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谈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学生需求与教育者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要在坚持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从开展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改革高教体制、营造社会环境、加强学生自我修养等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基于…  相似文献   
3.
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和教学的实践中所培育出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综合表现。校园文化的概念已超出了一般“文化”的范畴 ,它除了高校学科、专业教育的显性特征外 ,还有高校形象、价值观念 ,校风学风等隐性功能。校园文化隐性教育功能是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和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对在校广大师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品行影响的综合反映。它是高校教育功能中的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 ,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 ,广大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种渗透 ,并随之调整着自己的行为 ,改变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信息与网络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也变得更加重要。本文从网络安全定义入手,分析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及其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对网络安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调研概况本次调查,我们以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不同类型高校为调查样本,调查学校从专业分布上包括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科类;从学历层次上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类等,保证了样本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供发放出问卷2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00份,收回率为92%;其中,低年级收回问卷800份,中年级收回问卷700份,毕业年级收回问卷800份,分别占收回问卷总数的34.78%、30.43%和34.78%。调查学生中家庭条件一般的为1170人,占总人数的50.9%,家庭条件比较拮据的为1010人,占总人数的43.9%;家庭条件宽裕的120人,占总人数的5.2%。因此,样本分布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内容高度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校园安全的现实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8.
ARP地址欺骗类病毒(以下简称ARP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病毒,发作时造成内网的部分PC机不能上网、无法打开网页或打开网页慢、局域网时断时续并且网速较慢等。可采取绑定网关的网卡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Internet访问控制、电脑打补丁、在客户端安装ARP防火墙等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改革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体制,是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思潮纷繁的背景下,我们要正视思想道德领域价值取向多元化倾向,在事关为谁育人、育什么人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地强调德育工作中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弘扬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化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把坚持“三个面向”、培育“四有”新人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