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回顾了西方有关人格影响婚姻满意度的近期文献,尝试从影响途径、影响过程、影响内容等方面对有关不同的人格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的本土化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地震灾区高中生外向性、社会期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简版量表的外向性分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和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地震灾区的1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震后灾区高中生的外向性、社会期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向性和社会期望之间存在微弱正相关;层次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期望可以调节外向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论:震后灾区高中生的外向性、社会期望对其主观幸福感都存在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且社会期望在外向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还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50名四川灾区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性别、年级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然后对比2009年与2011年四川灾区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探索时间变量在学习动机水平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以60名灾区中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室实验证明地震所引起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能够解释灾区学生学习动机降低的现象.由此可以解释为,随着时间的逝去,灾区学生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学生对学习的内生动机又重新唤起.  相似文献   
4.
自我损耗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研究自我损耗的后效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心理学的分析框架看,自我损耗的后效作用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认知,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以及个体的意志力、选择决策、亲社会性和攻击性等行为,都会受自我损耗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我损耗还会通过个体差异产生间接影响,即在自我损耗条件下,人格对某些行为表现的预测力可能会被放大或被削弱。在由自我损耗导致的诸多后效中,有些是短暂并可逆的,有些则会是长期和稳定的,其影响的持续时间往往由自我损耗的强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初中生"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外向性、处世态度、情绪性和行事风格这四个维度能有效地预测幸福感.结论:在初中生群体中,"大七"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控制对象和自我的社会距离(内群/外群)及人际情绪的效价(积极/消极)考察对象-自我关系对他心理解中具身模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社会距离的主效应显著,社会距离越近,具身模拟的强度越高;(2)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自我对客体的情绪知觉越积极,具身模拟的强度越高;(3)社会距离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示,自我对客体具有积极的情绪知觉时,社会距离越近,具身模拟程度越强,自我对客体具有消极的情绪知觉时,社会距离对具身模拟程度没有显著影响.该结果表明,情绪效价和社会距离对具身模拟的影响可能存在层次性,即个体首先依据情绪线索再依据认知线索调整其具身模拟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观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发现,作为二战的三大战胜国之一,英国在欧洲事务的表现极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返回抑制——一个不断扩展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咏媛 《文教资料》2006,(12):217-218
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者位置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滞后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返回抑制的机制及其特性以及个体发展与返回抑制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