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专业建设必将实现螺旋式上升,但其深层次矛盾也随之日益凸显,以"职业岗位"单维面向的专业设置与布局问题重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全局规划性不强,基础性和整体性较差,配套资源匮乏等,仍滞后于内涵发展要求。从市场"需求端"和人才"供给侧"良性协调发展入手,审视现实问题,理实结合,析出专业设置与布局背后的理论分析范式,形塑基于"产业结构需求、学科基础、办学定位、教育教学资源"四维交织的专业设置与布局逻辑关系框架,历经三重判读,构建高职专业设置与布局的多重维度,把准专业方向,培育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方法,其实施有赖于教师的理解、设计和具体化。新课改为"减负"提供了人本价值理念支撑和问题解决的教学论方法视角。从教学论学理角度辨析学业负担与教师教学效能间的逻辑关系,关系显著,教学效能高低会影响其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转变和发展,进而决定教学实施水平,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水平及负担轻重之感。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学信念体系,构建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为旨归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体系,生成以个性化教学评价为宗旨的教学文化体系,以及建构以教师"教学自我"为价值追求的积极"教学生活"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回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理实因源:回应政策要求不够,类型特色不凸显;产教融合不深,社会服务效能矮化;改革内驱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低效。高水平教师、先进性教材、高效性教法分别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核心根本、物化成效、创新方向。从“学校—专业群—专业”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行动路径:教师改革要坚持多维交互、校企联动,形塑产教融合型教师团队;教材改革要坚持行动逻辑、能力目标,构建产教融合型课程教材体系;教法改革要坚持成果导向、分类教学,重构产教融合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