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431篇
科学研究   46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3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生子女与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身心10项指标测试和7项教育实验的结果,从体质差别、智力差别、个性特征等几个方面对两进行了比较,进而对改革我国学校体育提出了4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SIMULINK的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实际系统的反复实验、调整的普遍现象,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介绍了利用较先进的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和模糊控制工具箱来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与设计、仿真的方法。它能够直观、快速地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并且能够灵活地改变系统的结构和参数,通过快速、直观的仿真达到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一类含有最大值的差分方程的振动性给出了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局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遵循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编制高师函授学员参与学习的动机量表,对我国高师函授学员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师函授学员参与学习主要有求知兴趣、职业与经济、他人或环境影响、体验或逃避、服务意识、社交关系六大类动机取向;动机取向与年龄、性别、学历水平等因素均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结合重庆邮电大学中央地方共建三网融合示范实验中心项目,介绍了学校三网融合实验平台的设计实现方式.对该平台上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大大促进了学校通信教学环境的整体发展,通过专业实验实训相关内容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是马克思早年的两部著作。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而在此之前的《手稿》则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特征,它们之间的美学思想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同时《手稿》中唯物观的雏形与《神圣家族》中科学的唯物史观又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陶瓷型芯的3D打印难题,研究基于图像投影的复杂结构陶瓷型芯光固化成型(mask-image projection stereolithography,MIP-SLA)方法。搭建MIP-SLA工艺系统平台,对陶瓷浆料的制备和打印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球磨机将光敏树脂和陶瓷颗粒进行混合制备陶瓷浆料时,光敏树脂类型、固相含量、陶瓷颗粒粒径、分散剂含量和球磨时间对陶瓷浆料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置参数下的打印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确定的最佳打印工艺参数进行打印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9.
以教练员的职业特点在运动训练中所担当的角色为切入点,对花样滑冰教练员作为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管理者的职责进行分析,对各项职责制定了相应的自我平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此对执教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查,旨在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为教练员更多、更快、更好地成为运动员成才的引导者和塑造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差异,英语多用形合,汉语多用意合。在英汉/汉英互译时,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