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台县木材加工场建设工程位于三台县东塔镇罗家大石包。建设用地地质环境条件一般,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有崩滑和地裂隙。综合分析了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详细分析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做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为建设用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提供了依据;并对工程建设可能发生或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不仅是中医药院校整合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也是中医药院校对外开放,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工作,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书院蓬勃发展和雕版印刷术开始广泛用于书籍的刊刻之中,宋代形成了特色的书院刻书文化,宋代书院的刻书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书院刻书。文章将从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内涵、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能增进一点对独特的宋代书院刻书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的。在具体语文实践中就要体现语文人本教学价值观。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转型期,他们时不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疾患,要解决这些疾患。单靠社会呼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想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设立一门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不是容易能做到的事。我们可以从现有课程中来挖掘解决,语文学科就可分担一些。  相似文献   
6.
谈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建信息化开放共享平台、管理体制建设、激励制度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建设、扩大对外服务范围等方面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以期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仪器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理念是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不同行业的专业化服务,从而达到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当前工匠精神作为技术型人才的最高代名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结合新常态的研究与分析,本文通过概述新常态内容,介绍高职工匠精神耦合双创人才培养的作用,探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找出新常态下高职工匠精神耦合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追求高效课堂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有任何效果.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作为一名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我一直在研究、探索这个问题,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课、精品课,让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课堂上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高层次专门人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使命。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展高水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管理体制、信息系统化、开放共享平台、激励制度和效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以期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仪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中医药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