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涌现出以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一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苏州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早在1985年,苏州就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苏州就是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特征,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苏州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发  相似文献   
2.
借用农业化、工业化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当前,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出版思维、出版模式等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够开放,缺乏足够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形成类似于"小农经济"的"农业化"办刊模式.面对西方出版公司"工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冲击难以招架,而西方的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难以招架.虽然国内一些单位也在学习西方的这种"工业化"的办刊模式,但是,依靠这种模式很难实现对西方出版巨头的超越.所以,我们需要尝试期刊出版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同时借助技术和数据等技术手段,力求在期刊出版领域开创一条全新的赛道,拉近与西方出版巨头的差距并力求超越.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在期刊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逐步消除"农业化"期刊出版模式的残留和影响,在充分学习西方"工业化"期刊出版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的浪潮,创造出属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但人们对它的类型区分并不十分了解,这对科技学术期刊在选择和申请微信公众号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文章介绍不同微信公众号类型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的期刊种类,以期为科技学术期刊申请和开通适合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占莉娟  武晓耕  李娜 《编辑学报》2021,33(2):165-169
向专家反馈评审意见对学术期刊同行评议质量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无论是稿件的最终评审意见,还是其他专家的评审意见,我国绝大多数期刊编辑并不向专家反馈.而专家问卷调查显示,专家接收意见反馈的意愿十分强烈,且认为意见反馈对其审稿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进一步调研原因发现,编辑部的终审权观念、反馈要求...  相似文献   
5.
武晓耕 《出版广角》2022,(24):12-16
英文社科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也是我国加强对外传播、影响国际舆论的重要载体。高水平的选题策划是英文社科学术期刊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我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在质量和数量方面仍存在不足,关于英文社科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研究更是缺乏。文章力求提升我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能力和水平,以期为英文社科学术期刊提升我国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武晓耕  郝媛媛 《编辑学报》2016,28(6):575-576
虚假学术期刊网站的泛滥,不仅极大地困扰着投稿作者,也严重侵害了作者和学术期刊的权益,扰乱了出版行业的秩序.文章分析打击虚假期刊网站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当前业界的讨论热点.目前的研究焦点更多地集中于"如何办刊"以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含义和标准.但是,如何提升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在国际科技期刊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将在梳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如何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进而提升在国际科技期刊产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论网页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页著作权作为一种新型的著作权形式具有一些独立的特性,对网页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困境和发展趋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却没能为中国期刊界赢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究其原因,中国科技期刊在评价标准、出版产业甚至编辑规范等各个领域都被西方所垄断,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求突破,在期刊评价标准、科技期刊理论和学术出版产业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