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科学研究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研究所评价是推进结构性调整的一种宏观手段。本文分析了研究所评价的特殊性,阐述了研究所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并对我院研究所评价的实施情况作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清华大学-搜狐搜索技术联合实验室为案例,提出我国高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根植于卓越的两栖创新生态系统。这种创新系统技术分工清晰,制度设计精致,追求卓越成为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第三种驱动创新的力量。提出启动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推动追求卓越的创新环境建设,加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向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倾斜、树立创新生态系统样板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科研机构的评价,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十分重视,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基本做到制度化。前苏联、日本、南朝鲜等国家对科研机构的评价研究也做了多年的努力,并对科技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我国对科研机构的评价起步较晚,科技体制改革以后才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年陆续有一些评价结果公布于世,其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讲,我国目前的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上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研究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社会领域具有错综复杂的关联性。其评价研究也必然是一个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复杂问题,这是使得研究所评价成为棘手难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能力的我国“十三五”集群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群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突破方向。创新在空间上具有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集群创新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创新能力评价是国家创新布局的科学依据。文中使用Porter基于集群创新的国家创新能力模型,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使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创新布局的区域均衡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创新格局主体分布在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以城市为依托的全国创新格局呈现区域基本均衡的态势。建议"十三五"时期启动我国集群创新战略,设立我国卓越创新集群计划——构建20个全球性卓越创新集群和30个全国性卓越创新集群,拓展我国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空间。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数字化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文章使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阿里巴巴集团线上产业带数据(2021年),利用空间统计可视化及线上产业带与产业集群匹配方法,估计我国国家级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已有72个城市既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也拥有线上产业带,占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的城市总量的91.1%,占拥有线上产业带的城市总量的43.1%。在我国15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中,134个集群在各自所在的城市拥有产业类型一致或相近的线上产业带,占国家级产业集群总量的84.3%,其中产业带与国家级产业集群在产业类型一致的比率为44.7%,在产业类型相近的比率为39.6%。  相似文献   
7.
美国宪法和重要立法均未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应如何干预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国家需要的诸多方面,但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虽然笼统但具有重要作用的指导原则.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产生争议,甚至是相当激烈的分岐,但已得到美国社会的广泛承认.1 政府作为科技管理者由于美国的历史传统和政治与社会特点,在国家科技管理上,主要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制  相似文献   
8.
9.
科技体制改革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理性的思考。本文从社会系统目的论出发,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质、基本问题和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原则及现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核心区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经济核心区对一个国家的快速崛起和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依据保罗·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理论和美国经济核心区的特点,从国内市场的空间密集性角度确定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城市构成和地理范围。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家层面经济核心区的思想和特征.并使用200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经济数据,分析并比较了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和西安6个制造业城市为中心的国内市场的空间格局,发现上海、北京比广州、重庆和西安具有更大的市场邻近性优势,武汉比这5个城市具有邻近全国市场的优势.由此确定了中国经济核心区即以上海-北京-长沙为轴线、由沿海及中部地区的11个省区的32个制造业城市构成、制造业就业规模占全国的48%、面积为8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最后建议在经济核心区内打造中国的制造业带、实施市场高度一体化政策,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