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1年11月16日出版的Science [1] 发表了唐世明和郭爱克的“果蝇面对竞争的视觉线索的抉择行为”的研究论文,在相关领域引起了广泛兴趣,已陆续被国际权威学者引用。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所取得的进展,并简单介绍了论文发表后国际上的引用情况以及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我们的学习记忆实验室,曾在国际上首次向人们讲述了果蝇面对矛盾的视觉线索时如何作出两难抉择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基于脑内的“价值系统”的抉择行为,也许不应被看作是人类或非人灵长类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31-232,220
这里讲述的是我个人与德国科学家之间所建立的友谊与合作的故事。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体细胞可以克隆出完整的生命个体,他的故事也许可以点滴地反映出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长期合作的昨天、今天和它的更美好的明天。我于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学的是生物物理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时的所长是贝时璋教授,他于1928年在德国土宾根大学动物研究所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我与德国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是受到贝时璋教授的德国情结的深刻感染,得到他的鼓励、教悔和支持。贝时璋教授已经101岁了,他始终对德…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我们的学习记忆实验室,曾在国际上首次向人们讲述了果蝇面对矛盾的视觉线索时如何作出两难抉择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基于脑内的“价值系统”的抉择行为,也许不应被看作是人类或非人灵长类的“专利”。从果蝇的面对冲突的“两难抉择”到学习记忆的跨模态“协同双赢”,我们大约又走过了3年的研究历程。这是果蝇的“认知世界”里的又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果蝇的视觉和嗅觉两个模态的学习记忆之间,可以通过协同机制达到非线性的放大,而不是对两个模态的各自的学习记忆作简单的线性叠加。这篇论文得到了…  相似文献   
5.
对大脑的认知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终极挑战,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理解脑功能的结构及物质基础。中科院在2012年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Mapping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ons;简称:脑联接图谱;MBFC,2012—2020),目标是对特定脑功能的神经联结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及模拟。专项代表了脑科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对揭示脑的工作原理、推动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项设立以来,在感知觉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视觉与本能恐惧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情绪的神经环路编码机制、成瘾和抑郁症等脑疾病机理、意识的神经基础、基因编译技术及脑疾病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神经元分类和功能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神经环路双色钙成像方法、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研究工具开发、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研制,以及资源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研发进展。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专项十年规划,开展脑认知科学、类脑人工智能技术、脑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3个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新技术研发和脑科技资源库建设,发挥中科院在脑与认知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