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出发,分析了学生听力中存在的心理因素、语言因素和题材因素等方面的障碍,并对克服这些障碍提供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丰富多彩的形式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效果。本文介绍了新疆师范大学进行的多媒体外语教学探索性实验,探讨了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民考民维吾尔族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在乌鲁木齐高校就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汉语的态度以及在交际情景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态度。结果分析表明:第一,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意识地去努力维护。对本民族语言是有很深的感情,努力传承和维护自己的母语。第二,他们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理性因素大于情感因素。一方面他们想保持母语的纯洁性,对汉语有明显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他们对汉语的社会地位以及汉语对其民族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的功能作用有理性的认识。第三,在家庭中主要使用维吾尔语,很少使用汉语,在家庭以外的交往中依然主要使用维吾尔语。他们学习和生活在以汉族人口居多的乌鲁木齐,使用汉语的人数比在家里说汉语的人数多。但研究表明他们对汉语的态度更加谨慎保守。最后为新疆双语教育以及高校加强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解决新疆双语教育的具体问题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认知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修辞学研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现象,现代隐喻学研究发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人类认知在语言上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民族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他们的语言使用现状,结果分析反映出该群体主流文化适应度不高的问题。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教育、政策引导、心理辅导、提供学习、生活帮助、培养国家认同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职英语口语课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江西农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职英语专业口语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传统口语课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符合高职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空语类理论在管辖与约束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空语类理论对汉语中空语类的类型及其句法分布进行介绍和讨论,更好地解释了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防工程档案工作的地位、作用及其基本特点和规律,指出提高档案的服务保障水平,必须认真执行国防工程档案实体的整理标准、加速推进国防工程档案信息化进程和加强国防工程档案室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9.
格特鲁德·斯泰因作为一位风格独特的现代派女作家,喜欢把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甚至是她的实验对象,尤其喜欢语言的“重复”。“重复”艺术在她作品中表现为三种形式;这些形式不仅具有加深印象、突出差异、消解意义的语言学功能,而且具有揭示人的生活的本真状态、认识客观的规律、展示写作方式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分析了2011年库尔勒市小学英语毕业统考对该地区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所产生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