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著作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和出版数量最多的著作。关于毛泽东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出版情况,包括各种著作的初版时间、版本的考证和传播的情况等,已有不少专家作了专门研究和论述。本文仅就1949年至1982年期间毛泽东著作出版工作情况(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文版为重点),作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创刊于1980年11月,到2000年11月已整整度过2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仅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这20卷、近4 000万字的《年鉴》,却完整地记载了中国出版业走过的20年辉煌历程,成为这一时期出版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标志。 回顾《中国出版年鉴》20年来走过的路程,我有三点感受较深的体会: 第一点:编辑、出版一本《中国出版年鉴》,是我国出版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1950年,上海《大公报》的《出版界》专刊上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出我国出版业有悠久的历史,在新中国出版业的…  相似文献   
3.
出版科研是研究出版工作的规律,探讨编辑、出版、发行和印刷工作中的问题,追溯历史的渊源,联系国内外出版活动的实践,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高,这是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科研的成果由少到多,由个人研究到有组织的集体进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总体来说,新中国的出版科研可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后一时期特别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繁荣情况,已有不少同志写了论文或在专著中作了论述;本文着重对前一时期(1949年10月至1966年“文革”前17…  相似文献   
4.
196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会议讨论有计划地出版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会议认为,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我国整理出版中国古籍和翻译出版外国著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主要是出版的计划性不强,目的性不够明确,质量还不高。中宣部出版处根据会上讨论的意见,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  相似文献   
5.
6.
赵晓恩同志走了,这位性格爽朗、业务精通、处事干练、一生坚毅的出版老人,平静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听到噩耗以后,我们的心情很不平静,几十年的往事一一涌上心头.我们和赵老相识几十年了,50年代初赵老在人民出版社时,吴道弘跟他在同一社里工作.60年代起,赵老先后在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出版局工作,又跟方厚枢是同事.特别在改革开放,出版事业进入新时期的二十多年里,赵老和我们之间的接触更多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先后出版,距今已有四五十年之遥。关于对这部名著出版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当年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多已离开人世。据今年已八十九岁高龄的老出版家王仿子同志回忆:“1949年6月,我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调到出版委员会,任印务科科长。那时候新版《毛选》的排版、校对工作正在进行。出版委员会主任黄洛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出版工作慎之又慎,制定了一个严格的保密制度,只允许少数人接触这项工作……这项保密制度使现在的调查工作十分困难”,因为当年“直接经手这项工作的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时期对出版工作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1月,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的病势更加沉重。邓小平在周恩来推荐下,经毛泽东批准,从2月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6月开始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和叶剑英、李先念等大力支持下,对“文革”以来受到严重破坏的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的同时,对出版战线的整顿也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 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