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信息之于公众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人们在危机中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应时措施顺利执行的基本要素.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民传播权乃是以信息的获取与表达为核心要义,其实现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危机事件处置的进程,更关系到整个危机事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杜仕勇  张蕊 《内江科技》2012,(11):15-16
媒介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介受到极大地冲击。电视媒介首当其冲,受众格局出现新变化,视听态度出现新转变。笔者以成都地区为例,做了关于电视新闻受众使用与满足行为的调查。数据反映,电视新闻并非市场全无,电视新闻受众仍占有相当分量,且较从前拥有更为稳定的收视群体。但是在融媒时代,电视媒介应重构传播内容、革新传播理念、发挥优势,方能牢牢把握受众,巩固自身地位。  相似文献   
3.
SNS网站的快速发展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仅是信息分享方式与交流方式的变化,同时对人际关系和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影响。每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的产生与发展,其实质都是迎合了现代人的各种需求。通过分析SNS社交网站流行趋势,使用者的群体特征及社会心理,可以看出SNS盛行的驱动力、现实意义和对传播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杜仕勇 《青年记者》2016,(34):62-63
传媒教育的繁荣景象 技术文明与教育文明循环促进,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推进下已发展到各传媒业态互为衬托,内容、技术和终端互相融合的阶段.今非昔比,就连喻国明先生都感叹:传媒业从底层基础到规则、界面的具体表现形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不知未来会怎样.①  相似文献   
6.
杜仕勇  孙媛 《青年记者》2017,(30):86-87
法律是重要的国家公器,是维护政权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和民众生活规范有序的手段和保障.民主、法治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人人知法、守法,并具有浓郁的法治氛围.诚然,这些都依赖于旷日持久的法律传播和法制教育.在媒体业高度发达,尤其是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而方兴未艾的新媒体主宰受众视听的当下,我国的法律传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新版广告法颁布施行一年后传播效果的实际调查,对制约法律传播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硬件设备及数字媒体等技术不断完善,过去受制于信息环境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外部条件的人工智能开始在各行业进行探索与应用.在智媒化背景下,视频由于外部环境、用户需求、行业洗牌等因素影响逐步成为流量重镇,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新技术新模式下,视频网站在内容、营销、技术等运营环节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与最初的网站平台建设有较大甚至本质的不同.为更深入地把握智媒趋势下视频网站平台建设的诸多新特征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笔者以爱奇艺为样本,对其平台建设进行分析并探索未来行业趋势.  相似文献   
8.
姜润曦  杜仕勇 《传媒》2021,(3):27-28,30
网络专题是新闻网站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拳头性报道方式.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各种挑战,网络专题报道有必要进行融媒体创新.本文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分析其在两会报道中的融媒体创新经验,以期为主流媒体重大题材融合报道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受众中心”论的演进
  时下,技术与观念的双重革新正解构与重塑着大众传媒,新闻传播载体与模式变化惊人,“自媒体生产和社交化传播改变着新闻的内涵和外延”。①大众传播活动中关于“谁”是中心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经历了从“传者中心”到“受众中心”的演变;这主要是基于信息资源状况和传播效果的实际变化而形成的。受众从百发百中的“靶子”到变得“顽固”,最终由于大众传播的累积性、普遍性、类似性被影响和改变。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将受众作为主体的研究层出不穷,“受众中心”论得到推崇,尤其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满足程度当做测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即使有“沉默的螺旋”存在,受众在舆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