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不如早还家     
陈喜儒 《传媒》2002,(4):57
来到日本半年多,已听到数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 刘达庆,来自上海,31岁,1994年来日,考入静冈大学理学部,1997年4月以优异成绩考入静冈大学理学部大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但年初回上海时,查出患乙型肝炎。经治疗,病情渐趋稳定。回到日本后,由于劳累,肝病加重,不能打工,经济陷入困境,不但交不上学费,吃住也无保证。2月10日从上海回到日本至3月1  相似文献   
2.
中秋记事     
陈喜儒 《传媒》2001,(11):35-35,40
今天是中秋节,但因18号台风横扫日本,从早晨起就天昏地暗,大雨滂沱。其实,即使天高云淡,月朗星稀,这里也不会有丝毫节日气氛,因为日本人不过中秋。 昨天上街时,妻说过节了,买几块月饼吧。走了好几家食品店,才找到,但只有两种,比中国的月饼小一半,也不知好不好吃,各买  相似文献   
3.
陈喜儒 《传媒》2002,(6):57-58
藤山纯一先生邀我去喝酒,我虽然滴酒不入,但还是答应了。 藤山先生是经营日本和中国书画的老板,与我本来相隔如山,是野间宏先生介绍我们认识的。 野间宏先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真空地带》、《阴暗的图画》、《脸上的红月亮》都有中文译本。野间先生对中国友好,远在中日建交之前的1960年,就率日本文学家代表团访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当年是这个团中最年轻  相似文献   
4.
陈喜儒 《传媒》2001,(12):32-32,41
日本的电视节目,播送的时间长,一天24小时,无论何时打开,都有节目可看。二是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三是广告多,不管你想看不想看,到时候就出来。这是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摇钱树,树一旦倒了,电视台就得关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广告制作得还算  相似文献   
5.
陈喜儒 《传媒》2002,(3):54-55
在日本的中国人,不管是留学还是就业,大都早出晚归,为生活学业而辛苦奔波。给他们打电话,十有八九不在,接电话的常常是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已经听不懂中国话,只能讲日语。有的虽然能听懂,但已经不会说。能听懂并会说的,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6.
陈喜儒 《传媒》2002,(7):60-61
上野勉驾车接我和妻子去日光温泉小住,我看时间还早,就对上野说想去市村一卫墓看看,他老人家病故多年,我很想念。 上野二话没说,调转车头,向牟田町开去。车子开得飞快,窗外掠过稻田、果园、牛棚、农家。近十年来,日本经济低迷,农村情况几无变化,当年熟悉的景物,依稀可辨。 在这一带农村,我曾经生活过两个月,在不少人家住过。记得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觉得作家到日本短期访问,写一些浮光掠影  相似文献   
7.
我与茶     
陈喜儒 《传媒》2003,(2):35-36
早晨起来,脸不洗,饭不吃,第一件事是先泡一杯茶。十几年来,天天如是,乐此不疲。茶在我的生活中,如影相随,如友相伴,须臾不可或离矣。倘若一日无茶,就感到失落,发慌,无精打采,惶惶不安。有时我想,这是不是茶中毒,茶依赖症,喝茶做的病?  相似文献   
8.
陈喜儒 《传媒》2002,(2):59-60
我去参加亚洲太平洋地区笔会时,每天在新宿下车,然后沿着去东京都政府的通道,步行至京王广场饭店。途经新宿西口时,要穿过破破烂烂五颜六色的“纸箱村”。 这些纸箱搭起的小屋,是流浪汉或流浪女的家。屋子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精致,有的简陋,有的画着抽象派的图画,色彩艳丽而强烈,有的画着飞龙翔凤,或隆起的肌肉,高举的铁拳。有的上面精心设计了宝塔状的通气孔,侧面有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内海隆一郎的《钮扣》是一篇特色鲜明的小小说:小说的主人翁在文章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出场。作者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引发读者想象,却生动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抛弃的日本女人形象。这主要得益于取材和构思的巧妙。小说取材细巧,构思精妙。一、抓住钮扣写。因为钮扣是这个日本女人生活和命运的见证,小说不直接描写老女人的生活,只把老女人一生的故事都浓缩在四颗闪光的钮扣之中,作者围绕钮扣行文,角度巧妙,从容不迫,文字  相似文献   
10.
秋山骏先生     
陈喜儒 《传媒》2002,(8):60-61
1990年初秋,秋山骏先生参加日本作家代表团到中国访问。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处处感到新奇,脸上闪着孩子般天真兴奋的光。他说中国使他感到亲切,他爱上了中国。 秋山先生个子不高,文质彬彬,有谦谦君子之风。在中日作家座谈会上,谈及日本文学流派、思潮或动态等问题时,团长三浦哲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