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何恩鸿 《师道》2007,(8):24-25
“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名言也许有些偏激,但不改其真理性质.在责罚学生之前,教师有时候真的需要先多检讨一下教育者--自己、学生家长和社会.这,才是一种明智而负责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何恩鸿 《师道》2006,(12):13-14
我是一名教师。这个称谓不再是一种荣誉,更没有多少高尚可言。很好,这才像一种职业。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如贩夫走卒,首先是生计需求。上升一个层面说,既是一种职业,就要有追求。回顾与总结匆匆而过的2006年,我自信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木工”,在用心建造自住的教育“屋顶”。  相似文献   
3.
何恩鸿 《师道》2011,(7):49-51
中小学教师中,有多少人是主动选择教师职业的?主动选择中又有多少人是因为热爱并心怀理想而来的?回想当年,我的选择是无奈之举,一路走来,也身心疲惫,但有一点很明确,站上三尺讲台,依然心存梦想。我相信,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底气     
何恩鸿 《师道》2011,(6):32-33
一个杀人犯被打到十八层地狱,他听到敲地板的声音,问下面是谁,那人回答他是教师。杀人犯问,杀人犯也只被贬到十八层地狱,你作为教师怎么比我还低,那人说,阎王说我毁了别人的慧命。虽然只是一个寓言,言外之意还是让人沉重。一直被敬颂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被寓言化地打入十九层地狱,这是值得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何恩鸿 《师道》2011,(11):14-16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式微,现代物质文明甚嚣尘上,人心浮躁。有个有趣现象,每个社会转型期,各方角力,结果往往是教育首当其冲。今日中国之教育,又不幸处在如此举步维艰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6.
何恩鸿 《师道》2006,(1):18-19
在教学中,我不喜欢“学生”这个词,它太冷漠,我喜欢用“同学”,或“大家”,或“我们”;在教学中,我主张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审美情操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人格的可贵,而不仅仅是追求一技之长。很欣赏一个观点: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之一,语文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很欣赏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很欣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语文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何恩鸿 《师道》2010,(3):19-20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管理最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是奴才与庸才,这样的教育正在扼杀学生乃至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何恩鸿 《师道》2008,(3):22-23
很多老师上课时喜欢说:老师告诉你,老师问你。这样的表达成了口头禅,也就是下意识行为,这里的老师是“我”的代名词。不知道在言说者心中,有没有谦称意味。在我看来,“老师”在称谓之外,还有敬颂意思。从这个角度说,“老师告诉你”之类的表达是不太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三境     
何恩鸿 《师道》2010,(4):14-15
教育也是修行,也有其境界层次。刘铁芳博士在其《教育的层次性与教育境界的提升》中即提出:“人的存在总是在三个层面展开,最基本的层面是作为实体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其次是作为精神的存在,展开个人丰富的心灵生活;人的存在的最高层面乃是作为文化一人格的存在,在这个层面显明个体人生在世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而是驯养,它窒息的是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本应活色生香的教育,变成了青少年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炼狱。以各种堂皇的名义,教育被一次次地侮辱伤害,失却尊严。我们的教育让有良知者深深地担忧!教育,需要正本清源!还其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