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北吴语是吴方言的次方言。德清话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一种。德清话的声韵调系统中:声母有28个,其中浊声母13个,没有普通话中的翘舌音;韵母有32个,没有撮口呼,复合元音多为后响复合元音,没有浙北吴语其它各县所有的韵母[ο];声调有8类,不计声调的基本音节392个。对德情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作对比研究,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面临着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英语热、网络语言的冲击、语文教育、政策的偏颇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教师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迫切性,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塾”是古代表示学校的一个词汇,本义是古时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后引申为教学之地,表示乡学.至汉代,“塾”作为乡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转变为私学的专有名称.  相似文献   
4.
1、柳宗元对助字的分类唐代文人柳宗元首次提出了“助字”这个术语,并把助字划为二大类.他在《复杜温夫书》中云:“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助字”这个词类是西洋语法所没有的.但在汉语语法史上却是第一个被确立起来的词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随机抽取122名学生,对其进行日常活动及膳食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能量的消耗与摄入处于不平衡状态.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下了中国首都南京,接着就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在六个多星期里,把一座繁荣、喧闹的大都会变成了阴风惨惨的人间地狱,我30万无辜同胞尸横遍地、惨不忍睹!所有的中国人都难以忘怀这幕亘古罕见的历史惨剧.制造这起人间惨剧的罪魁祸首是谁?  相似文献   
7.
论新词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导致新词语的大量产生,丰富了汉语词汇。研究新词语有助于掌握文化动态和更新汉语教学内容。人们对新词语的产生基本上是肯定的,负面词、科技词、字母词的存在是必要的。在新词语研究中,要加强大汉语的观念,提倡采用描写主义的实录手法,对新词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精品课程建设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精品课程强调教授主讲课程、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精品课程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教学方法创新不足、重网络轻质量的弊病。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促成了人类文化,并使之传于后世;另一方面,文化又制约、规定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约束下,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发展变化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语言的表达无不带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了不少表示马的字,如:  相似文献   
10.
助词是汉语的一个特殊词类,特别在古代汉语中,助词更是屡见不鲜.它可以用来表示各种语气,延长音节,可以使单音词双音化,也可以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起断句的作用.助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类别,因此,它历来受到经生、小学家、语法学家的重视.有关助词的论述和著作,数量也很可观,但未尽让人满意.古人又常常把助词与虚词混为一谈,以致难以对助词作全面的描述、说明.本文力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汉语助词的类别、功能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