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 3 8个实验区蓬勃开展。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 ,从全新的角度 ,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 ,强调学生自由表现 ,大胆设计创造 ,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 ;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 ,唤起学生对未…  相似文献   
2.
俞弘 《文教资料》2009,(36):183-185
源于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互动活动为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练中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提出了中国和欧美文化的差异对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某岩溶场地的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对岩溶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复杂岩溶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设计过程、溶洞的处理方法及桩基施工要点。 经过对比分析表明,冲孔灌注桩适应性强、承载力高,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建议作为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首选桩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近一年的时间,参与首批实验的教师大胆实践和探索,努力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行为,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经验。为了及时总结首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并为更多的实验教师走进新课程提供服务,我们从38个实验区推荐来的500多篇优秀案例中遴选了30篇编辑成“新课程优秀案例专辑”,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本专辑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家访谈,课程专家就新课程实验中教师关注的一些问题答本刊记者问。第二部分是教学设计,共15篇,涉及小学、初中多个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每篇都贯穿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叙述精要,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部分是特色案例,共7篇,各篇均抓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新理念指引下课堂上的新气象。第四部分是评析与反思,共8篇,聚焦精彩教学片段和典型问题进行评点与剖析,不乏引人深思之处。我们认为,这些案例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某些细节可能有待推敲和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每篇都在一定程度或层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都有令人兴奋的亮点,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案例,是先行者为后来者树起的坐标和书写的启示录,是理念与实践如盐溶于水的鲜活文本。如  相似文献   
5.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良好的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课堂上,哪怕有一丁点稀奇事,他们便会控制不住情绪,久久难以安静。新的美术课程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更难调控。对此,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难以奏效。而巧用教学机智,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则不失为明智之举。下面介绍我在《滚动的圆》一课教学中的尝试。小朋友手里拿着水果,兴高采烈地走进了美术教室。带水果进课堂是件新鲜事,大家比比摸摸、说说笑笑,一时很难平静下来。我招呼了几声,见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出版社的出版管理工作一直依靠手工列卡、列表、手工检索,工作效率极低,且出错率较高。为适应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最近由上海市出版局组织力量,开发出一套图书出版管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TSGL”),这套软件系统由出版计划管理、出版过程管理和出版统计等三个部分组成,基本覆盖了从列入选题到图书进栈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的恐龙做得真棒,同学们说是不是?”谷坤刚同学自信的脸上透着期待,也透着一丝紧张。在一片叫“好”声中,夹杂着几句刺耳的话:“做得不好。”谷坤刚谦虚地走到刘殷豪面前:“你说哪儿做得不好?”刘殷豪不甘示弱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你这条霸王龙就是做得不好。没有眼睛,尾巴不够长,背脊上没有锯齿,连嘴都张不开。”谷坤刚涨红了脸,诚恳地说:“谢谢你,给我做的恐龙提了这么好的建议,下次我会做得更逼真。”这是我班介绍“自做的玩具”一课的片段。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制作玩具的故事,认认真真地聆听其他同…  相似文献   
8.
俞弘 《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39-141
小说《喜福会》塑造了四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美国女人。她们挣扎在母亲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之间,建构了双重的、相互矛盾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成为美国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华裔美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逐步找到了自己身上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元素的融合点,重新塑造了理想化的双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