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古诗如果运用标点采用不同的断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读法,获得崭新的艺术效果。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本是一首七言绝句,若断句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古诗就变成了一首标标准准的词了。这种古诗新读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古文断句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要求与愿望,碰到困难望而生畏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并不能很好地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逸笔之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逸笔法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种看似毫不经意而实则是精心准备的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的方法。 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往往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一个由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因此当一篇新课文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会有一种阅读的期待,但由于受教  相似文献   
3.
张志公先生把语教学定位为“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叶老也认为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不待教师改”。结合目前的语教学现状,笔认为,高中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语能力的培养上。这里所说的语能力,就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读懂章并且会写章。  相似文献   
4.
5.
张志公先生把语文教学定位为“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叶老也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这里所说的语文能力,就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读懂文章并且会写文章。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制约,我们在教学中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少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个性特点。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思想,以讲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