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环境是产生语言的土壤、空气和水.人们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往往是受综合环境制约的.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3.
在清除精神污染的斗争中,学习、掌握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精神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文艺作品特别是广泛接触群众的某些电影中,苦心孤诣用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人进行“情感教育”。时装展览,搂搂抱抱,理由是文艺要突破政治的束缚表现伟大而永恒的主题——“人性”。另一个是在一些理论文章中专门讲“人”,人性、人权、人学,人的价值、人的异化、人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孔丘思想的核心是“仁”,孟轲把它发展为“仁政”。几千年来,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以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无一不对这个东西唱赞歌,将其神化为“圣道”。钻入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也打出了这面黑旗。因此,“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到底有没有“仁政”?林彪鼓吹“仁政”的目的何在?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与欺骗性,对于认识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现在,可以说,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科学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会正确到什么程度。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无论是就其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而言,还是就其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而论,都是尤为重要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一生的最伟大的功绩,就在于他同他的战友们一起,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斗争中,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逝世了,毛泽东思想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革命与生产、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特别是历史唯物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近十几年来被林彪、“四人帮”搞得混乱不堪的一个问题,影响所及,致使一些理论工作者至今谈起这个问题缺乏明确的语言,工农业战线上一些同志抓起实际工作来仍然心有余悸。这种情况,对于贯彻十一大路线,完成五届人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总任务,影响极大。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个战役  相似文献   
8.
孔老二这个家伙,一生中长期聚徒讲学,以搞教育来维护和复辟奴隶社会。曾经被某些人吹捧为“大教育家”,其实是一肚子秕糠,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向学生灌输的所谓礼乐仁义,也完全是奴隶主贵族僵死的旧文化。就是这些陈腐不堪的东西,也是为了骗人,他自己并不实行。他是个十足的两面派,“巧伪人”。他在教育上的丑闻很多,这里揭露的只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部分,供读者批判参考。“我待贾者也”孔老二要复辟奴隶制,觉得靠一把锁呐行婚丧之礼无济于事,干看管牛羊与记帐这类小差使也不能满足他的野心。在私学大兴的形势下,他窥测方向,找到了一个捷径:聚徒讲学,结党营私。既可以纠集复辟的力量,又有了“教育家”的名声。做官掌权开倒车,过奴隶主的寄生虫生活,岂不都有了希望!想到这里,心里乐滋滋的,连忙贴了一张“交十条干肉者  相似文献   
9.
刘文义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75-77,81
语言环境是产生语言的土壤、空气和水。人们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往往是受综合环境制约的。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一些语文参考书把这两句中的“口”翻译解释为“洞”,笔者以为不妥。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口:出入通过的地方。”《辞海》释“山口”为“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通常是山脊两边河流相向侵蚀的结果。经常成为通过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