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纲要》还特别强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为我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十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语言教育界针对"什么是最有效的阅读教学"一直争论不休。拼音教学和全语言两个学派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的发展,但也导致美国政府阅读政策的摇摆及阅读教学实践的混乱。众多教育研究者对这场利弊参半的"阅读战争"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海峡两岸小学生守则概述自古至今,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同祖同宗。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教育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小学生守则内容的呈现上,其侧重点各有不同,现将两岸小学生守则内容呈现如下。1.大陆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大陆先后五次颁布并修订《小学生守则》,最近一次修订是2004年,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其内容涵盖德、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手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专业是21世纪教育对教师职业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当今国际上理论界推崇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下简称“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目的,据说是:“非智力因素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非智力因素,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校教育中的主体究竟是谁?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同志主张‘双主体’论,即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而且这两个主体还可以轮流‘执政’,是谓‘轮流主体’论。……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双主体’论或‘轮流主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混淆了主体与作用的界限,似乎承认谁是主体,就是肯定谁的作用大。其实不然,承认学生是主体,并未否认教师的作用,反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果真漏洞百出、悖于心理事实吗?》想到的几点─—再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燕国材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非智力因素理论果真漏洞百出、悖于心理事实吗?》的文章(《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四期。简称“燕文”。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7.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是传统“三分法”不合辩证法的表现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为什么会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燕国材在《再谈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3期)中讲得清楚:“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充分...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专业化:在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是当今教师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思我国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实质和内容,那就是"以高标准求高质量",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专业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的专业化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管理实施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天武 《吉林教育》2005,(10):10-11
人性化管理,最早见于企业管理之中。它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及企业最主要的资源。其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脑力和体力得到锻炼,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  相似文献   
10.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想到的几个问题──三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一颜世富同志在其《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4期,(下简称《贡献》)一文中断定:1、认为"非智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