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辐射并最终使农业科技向科技成果转化,其关键是要构建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且能持续有效运作的科技推广平台。因此,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途径和媒介的比较选择研究,构建“实际、实用、实效”的辐射新平台显得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文化环境下,现代化媒体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变革,一种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科技辐射新平台——农业信息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校根据十五大提出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办学改革,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改革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调整办学结构,满足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开展生产经营的试验和示范,探索具...  相似文献   
3.
4.
之所以将县域职业教育作为本报告研究的视点 ,是因为 :一是从社会宏观经济战略和现行政策来看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办学和管理体制根本性的自上而下的总体改革 ,但可以把改革的重点转向处于中观的地市级甚至是微观地位的县级 ;二是从国家政权建设来看 ,县级人民政府是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最为密切的政权组织 ,接近基层而又具有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职能 ,统筹功能比较强 ,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一级政府 ;三是从法律法规的要求看 ,《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  相似文献   
5.
一、"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内涵解读(一)模式的构建基于中等职校育人的实际和特点,我们提出的"五位一体"是指以"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和"岗位"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构建的逻辑基础和理论依据如下:1.逻辑基础内在逻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准则都  相似文献   
6.
职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与相关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职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多维度、多层次剖析职中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激发职中生学习的热情,是提高职教人才质量的教改逻辑起点。为此,我们随机选择了国家级重点农村职中、国家级城镇职中、普通农村职中、普通城镇职中各一所的部分高一、高二学生(职中高三班的学生已下厂、场实习),发出问卷调查300份,实际回收286份。研究结果如下:一、基本情况1.情况概迷:从回收问卷中可知,高一学生223人,高二学生63人;自费生264人,公费生22人;被调查学生的专业类别人数:农科专业23人,工科专业241人,管理服务类22人。2.职中生选择上职业中学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吴如林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中学。办学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开设养殖、园艺等农类专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96年,江苏省教委将我校定为《现代农业》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学校。在实践中,我们从课...  相似文献   
8.
一、把农村职教的"根"留住:从坚持"三为"到提升"三为" (一)寻根--确立为农服务的办学思想 农村职教办学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归结点在哪里?这是1984年建校以来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校领导班子遵循"在调查中分析,在分析中抉择,在抉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研究思路,逐渐对发展和巩固农村职教形成了三点基本共识:一是农村职教的"基点"在农村;二是农村职教的"活力"在农村;三是农村职教的"希望"还在农村.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农村职教发展大有作为,农村职教理应挑起"为农服务"的历史重担.  相似文献   
9.
仅有十多人的一个农科教研组,却出了6名中学高级教师,1名省农业中心教研组副组长,1名省对口高考单招命题人,1名市级劳动模范,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县级骨干教师,3人次获得市级表彰,10人次获得县级表彰,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同时,他们还解决了很多农业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职教育缺失吸引力是不争的事实,反思其渊源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环境维度的社会认可度偏低,服务维度的学校发展域偏窄,后盾维度的政府支持力偏弱。基于以上症结的透视,谋求中职教育增强吸引力的方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认识之方、行动之方、保障之方,其分别指向社会、学校、政府进一步的能为、有为和作为,以增强中职教育的张力、实力与支力。增强吸引力是中职教育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