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东西方不同民族都从远古以来就赋予人体生理器官以不同的功能 ,它们积淀在语言和文学中 ,构成各自的一笔丰富文化遗产。若用现代人体生理学的观点 ,会发现古人的这类生理定位有的正确 ,有的毫无依据 ;若再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去解释 ,才发现这类生理定位实际上已构成每个民族的约定俗成、在其社会群体中世代传播的原型。生命科学将不断向前发展 ,但是科学的发展是将科学与艺术两两区分开 ,而不是以科学取代艺术  相似文献   
2.
1887年7月,波兰青年医生拉·卢·柴门霍夫(Lazar Ludovik Zamenhof)以“Esperanto博士”为笔名发表了第一部由他创制的《国际语》一书,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了。"Esperanto"这个法语词源的词,本作“希望者”(celui qui espere; one who hopes)解,从1889午起,早期从事推广这种人造语的人们便把由柴门霍夫首创的语言称为Esperanto了。日本很早引进这种语言,译为“世界语”;我国是在本世纪初开始介绍它的,一直沿用日本译名。这是不无根据的,因为在1907年,国际语委员会在讨论欧洲数十种国际辅助语的方案时,已确认Esperanto相当完善,又已获各界的采用,若经一定改进,便可选定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语”。一百年来,世界语由少数热心追随者筚路蓝缕、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3.
柴门霍夫在创制世界语之初,曾经声明:世界语仅系各民族交流思想的媒介,它与各民族语平行存在,既不去禁止也无意取代民族语言,“民族内部说本族语,各民族相互说世界语”。在展望世界语今后的一个世纪甚至更漫长的未来时,我们必然会考虑到以下问题:在印欧语系范围内,它作为国际通用语将如何发展?在世界范围(事实上,它早已越出印欧语的圈子了),这种人造语的前景又怎样?不仅如此,由于世界语毕竟是朝着人类共同语言的目标作出的一次尝试,自从在历史一比较语言学启迪下诞生世界语以来,一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形容词什么时候应置于其所修饰的名词之前,什么时候可置名词之后,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固然,英语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规律,但是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英语在历史上曾先后受到拉丁语,尤其是法语的不少影响。我们知道,在印欧语系这个大的体系中,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法语则属于拉丁语族。在日耳曼语言如英语、德语中,形容词的正常位置在名词之前,然而在古代拉丁语以及法语、西班牙语等属于拉丁语族的现代语言中,除少数例外,形容词的正常位置却在名词之后。由于历史上两个语族间的相互影响、许多世纪以来英语形成的传统,以及人们社会心理的变化,因而正如语法学家普  相似文献   
5.
《李尔王》原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莎士比亚在创作九部有关英国的历史剧后,形成一种沉重甚至焦虑的历史观,这十分自然地促使他写起悲剧来。然而从1600年起,他突然偏离可信的历史,进入一种遥远的传奇语境中,《李尔王》便是其中的一座云雾缭绕的奇峰。对这出悲剧整体意义的解释可谓言人人殊。本尝试用化人类学和原型批评对《李尔王》进行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6.
一种西方文论是否普遍正确 ,要看它能否同时解释东方 (包括中国 )的文学现象。本文作者根据诺思洛普·弗莱的一系列论述 ,尤其涉及他对我国文化、文学的评论 ,剖析了他的神话 -原型及一系列其它观点指出可以肯定之处 ,又提到一系列有待探索的问题 ;作者同时针对当今译介、沟通中西文论中存在的混乱的语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各国学术界迄今在研究美洲印第安人起源问题上所获结论,并且指出,鉴于美洲大陆和西伯利亚最古老文化仅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故美国、加拿大、俄国及我国都有一些学者倾向于认为印第安人乃是北京周口店猿人的后裔。此外,作者还就白令陆块、西伯利亚远古部落、猎民移民浪潮及迁徙年代分歧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理查·赖特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涌现的杰出的黑人作家。他在短短的10年中,出版了《汤姆叔叔的儿女》、《黑孩子》、《土生子》等小说,首次为300多年来遭受非人虐待的美国黑人民族发出最为强烈的愤怒呼声。欣特的这几部力作标志着黑人民族从此己占领美国的文化阵地,也成为整个黑人文学趋于成熟并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但是,这颗一度光彩夺目的星星,曾几何时便在西天的乱云堆中渐渐地隐没了。在评论界也罢,在广大读者中也罢,赖特其人既曾赢得无数的称誉褒扬,又引起纷纷的争辩诘难。究竟应如何评价他的一生和文学创作,本文试图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