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中国成立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党的八大以后提出的"又红又专"模式,修正了苏联专业教育模式,加强了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密切了高等教育与生产实际的关系;红与专的辩证统一,使专业教育有了正确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的"通专融合"模式,超越了西方通识教育模式,淡化了通专界限,打破了通专壁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都有了灵魂与方向."又红又专"与"通专融合",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表达",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构建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专融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通专融合与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精神与机制契合,即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基本任务的统一性、内在机制的相通性。高校要以德育为灵魂、以师德建设和教学方式转变为关键、以教育评价改革为保障,探索以通专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Student-Centered”在中国学界译作“以学生为中心”,日益被视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理念。但实践中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并非学生本身,而是其外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难于落地,学生仍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文章从本体论立场厘清“Student-Centered”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兴起与传播的过程,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本体论立场区别,指出“学生为中心”是最终目的和形态,而“‘以’学生为中心”则仅是过渡阶段。据此,需要重新审视并定义教育,呼唤回归教育本体价值;重构学生中心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过程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换;构建学生主体的教育评价新生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学生只有处于教育系统的核心和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变革,培养造就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