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与“德”的阐发在老子那里得到了诠释,他把形而上的“道”从神秘的领域引入形而下的万物之中,乃是一种质的飞跃。在老子的视域下,“道”不仅作为万物的总根源,而且亦是万物的最终归宿。基于此,在“道”产生万物之后并内在于其身者谓之“德”,德既是道的外在显现,又是万物的内在属性,从而引发了道与德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死亡哲学与苏格拉底之死,作为人类史上面对死亡的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前者自然而然道出了生死的真理,以精神的解放来摆脱死亡带来的恐惧;后者以灵魂的解放参透死亡的真谛,以善之念剔除死亡的担忧达到肉体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墨家和近代密尔对功利论伦理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两者分别根据自己所处的年代,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伦理学思想。前者的"人之所欲"有着规定性的对象,即"必需"和"实用"的东西;后者的"快乐"作为"幸福"的条件之下的对象则极为丰富,即只要是"快乐"的都是好的、善的。在道德制裁上,前者利用外在的"天鬼"观念来阐发;后者运用内在的"良心"来说明。前者的伦理出发点是"天下之利";后者的出发点乃"个人利益"。然而,在跨越几千年的时间里,两者都看到了情感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伦理思想的发展史中,墨家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均为后来者研究伦理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依据。前者以"天下之治"的宏伟目标作为其伦理思想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后者的"德行论"以一种自由独立的态度来阐发城邦人生的追求。两者的伦理内容都对"爱""义和公正"有着非常相似的阐发,但在细节的论述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着,而且俩人的身份背景亦是他们思想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