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参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作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汁(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后反思与再备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传红 《教育探索》2004,(7):115-11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这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才能寻找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创造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创造教育能力对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认识创造教育的含义和特征,辨析创造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探寻培养教师创造教育能力的对策、提高教师创造教育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基层电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层电大实行柔性管理的若干对策:组织柔性——建构协同有序、高效精干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决策柔性——建立自主管理、决策民主的柔性化管理机制;人员柔性——推行用、养、管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程柔性——建立多元、灵活、适用、高效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对象,对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分析。重点分析对毕业顶岗实习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实习地点难、找顶岗实习效果不好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实行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并提出了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本内容与应遵循的原则,对推进我国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建筑工程专业改革了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模式,根据教学大纲,采取了精选部分教材,加大过程考核,增加能力考核,以证代考等措施,形成了与建筑“五大员”结合的教育教学考试模式,经过几年的实施,考核效果明显,对同类教学单位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21世纪的教师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传红 《教育探索》2003,(12):101-102
新世纪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职业特征和时代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坚定的职业信念、深厚的化修养、较强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师素质的策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新观念;不断在教育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加强教师培训;制定教师素质规范;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设的路径有历史反思、现实审视、理论建构和比较等.当前,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强化教育性、强化核心制度的建立和本土化,并将学校制度设计的外在理性的公正性和内在生成的有效性有机结合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恰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