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家长有效性训练”是由心理学家托马斯·格顿提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帮助父母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新方法。格顿声称,这种方法甚至对婴儿和学步孩童都有效,但用言语的方式,更易于用来教育幼儿和少年儿童。家长有效性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会怎样听孩子说话和怎样与孩子谈话。学习  相似文献   
2.
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目的论意蕴李国榕,杨昌勇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界有些学者就“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科学性 ̄①和“培养非智力因素”说法的科学性 ̄②提出了质疑。那种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逻辑学上所说的负概念而不能作为科学概念的说法,既不符合逻辑学原理又不符...  相似文献   
3.
惩罚是教育中争议较多的一个课题。从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来看,惩罚心理主要包括:自我管理的教学、课堂管理、课堂纪律、学习和训练、动机、品德不良的矫正、学生行为指导、行为疗法、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它大致被包含于学习心理学和德育心理学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科学的中心问题。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教育具有怎样的发展性?发展性教育具有怎样的特征?当然,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明确“发展”的内涵。一、发展的含义及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发展的含义发展的含义极其广泛,作为日常概念,它大抵有“各色各样的变化”“扩大”等意思。在哲学上,发展系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它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但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发展又有其特殊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对“非智力因素”讨论及有关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智力心理因素,当其论域为心理因素时通常叫做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或认知因素而言的。十余年来我国发表了以“非智力因素”为主题词的文章约200篇,这还不包括以“非智力因素”及具体要素为关键词的大量文章。我们对此作了初步的、综合而简要的回顾并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从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以后,心理学终于在科学的园地里争得了一席之地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它并不是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之正路,而是历经坎坷,以至从产生以来一再出现“危机”的局面。当然这个“危机”的产生有其历史、时代的原因。在其它各个较低层次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对宇宙间最复杂现象之一的人的心理的研究也不可能凭空而起。在这个“危机”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是片面的或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中,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发展契机?有哪些不良冲击?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地发展教育?教育怎样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所有这些,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经常碰到,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关起门来教书,教育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在教育本身这个封闭系统中进行。走出校门,去了解商品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把教育改革置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统筹考虑和进行,这是时代的要求。讨论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仅拘泥于议论诸如"把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把经济活动引入学校(校长应抓钱、破墙开店、发展校园经济)"等问题,未免失之简单、肤浅乃至庸俗。商品经济作为"基础",其对教育的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其根本的影响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中介"实现的。因此,深化"商品经济与教育"的讨论,应当挖掘更深层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政治思想领域,弄清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上层建筑,使之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诸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近几年《教育研究》杂志和有些省市都组织了专题讨论。我省尚未举行有关的学术会议。现特邀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和颇有建树的学者撰稿,办成此"笔谈会",以聊补阙如。期望该栏目能对读者深入研究此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普通心理学体系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曾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广大中青年心理学工作者也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在继续进行,许多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更急需加强。为了探讨具有我国特色的普通心理学的科学体系,从一九八○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