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教务管理部门应从设施等硬件、教学安排等软件上加强工作;授课教师从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研究教学法以及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等方面多做探索,以获取良好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国亮 《收藏》2012,(10):72-77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回头来看,当代艺术市场的启动,也不过才十来年的时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来声名显赫的当代艺术F4等人也不过是不安分的艺术青年,日后屡创天价的作品在当时并无市场;即使到2000年左右,在外部资本的关注下已经有了起色的当代艺术的市场,低迷还是常态;但2005年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行情迅速开始启动,成交总额逐年呈爆炸式增长;在2009年短暂的回档与调整之后,2010年至今,市场又有一波新的行情。香港苏富比春拍历来被看作是市场的风向标。2012年4月初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春拍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这次拍卖有天价,有赔本,有流拍,亦有600万的"新势力"——这些都是市场的表象,如何透过表象了解到当代艺术市场的背后所蕴藏的趋势?本刊为此专访了长期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赵孝萱博士。  相似文献   
3.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20):42-51
在康有为视"四王"为"糟粕"之时,"四僧"这个在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概念还尚未产生。没错,在清初以来的画史画论中,牢牢占据画坛主流的是"四王"。据考,"四王"是一个乾隆中后期出现的称谓,而"四僧"作为一个艺术概念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旧上海上流社会大收藏家们,对"四王"作品非常青睐,以至于王原祁精品画作价值,超越宋元作品,今日上海博物馆所藏"四王"作品,无不是那些旧上海风云人物珍爱之物;而"四僧"最大的辉煌是民国以后,日本收藏家大肆收购,掀起一股"四僧"绘画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4.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14):38-39
瓷器市场的萎缩实际上不是受中国内地拍卖的影响,而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2008年以来瓷器市场就出现了萎缩,很多东西卖不掉。特别是去年的欧债危机,造成秋拍萎缩。萎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拍卖。从结果看,"玫茵堂"三场拍卖一场比一场差。这并不是说"玫茵堂"东西不好,而是说欧洲、美国的一些瓷器  相似文献   
5.
杨国亮 《收藏》2012,(20):52-57
现在有些艺术家,自己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两类,一类叫"我的创作",一类叫"面向市场的作品",而且还从题材上来划分三、六、九等。对此,藏家一定要清楚。——杨建国《东方艺术·国画》执行主编杨建国先生,一直致力于挖掘、推荐年轻的国画艺术家,德高望重。圈儿内都习惯称呼他为"老杨",他自己的方言发音是"老样(杨字的四声)"。杨老师好客,便在家中设了个"老杨茶馆",朋友来了便可喝茶聊天。国画"水太深",每个人都这么说,圈外人如何介入?记者有幸来到"老杨茶馆",向杨老师请教了有关当代国画市场的一些问题。在作品选择上,杨老师讲到,过去看重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而现在也要看作品质量、看作品传达的气息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声乐初学就像一张洁白的画纸,声乐教师就像绘画的工匠,所以在声乐入门阶段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发声观念才能绘画出美丽的图案。如今,报考音乐专业的考生日益增多,以声乐为主修方向的考生又成为他们中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是声乐的入门阶段,学习了一、两年就参加考试,也有的就是考前突击三个月,所以这种速成使得他们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下面,我仅就初学如何建立正确得声音概念以及喉咙“紧”的问题给予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认真理解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实验过程设计以及坚持自制实验器材三个方面讨论了怎样提升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的实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照角度变化在人脸识别中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脸和欧氏距离的人脸识别。该方法本质上是主要成分分析方法,并用ORL人脸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追忆徐邦达     
杨国亮 《收藏》2012,(6):58-63
2月23日一大早,就在微博上看到徐邦达先生去世的噩耗……徐老是令人敬仰的古代书画鉴定大师。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生于上海,卒于2012年2月23日。早年从事美术创作,后先后拜入赵叔孺、吴湖帆门下,精习鉴定,弱冠之年即名满海上。1947年曾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调北京国家文物局,主要从事古书画的鉴定工作。1953年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功莫大焉。1978年起,与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等组成鉴定小组,鉴别全国各地书画,历时8年,慧眼如巨,救蒙尘国宝于故纸。期间又曾去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鉴定书画藏品和参加学术研讨会。长于中国美术史及古代书画鉴定,兼擅山水画、书法。上学时研读徐老的《古书画鉴定概论》曾获益匪浅;今翻出重读,心情沉重。斯人远去,一个时代也结束了。新浪微博上,各路大佬第一时间纷纷表达哀悼之情,北京保利的@哪吒闯世界:"刚才至电滕宅证实,徐邦达先生今天8点38分在家人看护陪伴中安然辞世,他的传奇精彩幸福的一生,代表着一个时代,令所有文化人缅怀深思,一代国学大师,徐老一路走好!"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眠琴山房:"徐邦达先生对书画鉴定的严谨为人称道,他性情耿直,不会因人情,更不会为了钱为假画题跋。所以,他对作品的鉴定意见最为市场所认可,经他题跋的作品也为买家所信赖。他的著作《古书画伪讹考辨》是学习书画鉴定的必读教材,而《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更是每一个书画行家手边必备的工具书。"中国嘉德拍卖创始人@嘉泰先生:"昨晨我国书画鉴定泰斗徐邦达老人仙逝,走完了他102年悠长而非常的人生,徐邦达一生生活在中国绘画千年世界里,纯粹而执着;生活在他和藤芳纯粹而浪漫的世界里,他敲响了中国嘉德拍卖的第一棰,开启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元!昨晚和王雁南总专程赴徐府看望藤芳女士,永远缅怀徐邦达先生!"徐老情系我中华传统文化之发扬光大,《收藏》创刊,徐老厚爱有加,多年来担纲顾问之职,我们心中时时感念感佩!斯人长逝,中国文博、书画界痛失瑰宝,徐老的笔情墨韵和对中华文物之大爱将传之不朽。《收藏》杂志将永远铭记大师风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竭心尽力。我们特选摘2010年7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与鉴定:徐邦达的意义——祝贺徐老百岁华诞学术座谈会"上,来自中国大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文博界的十几位知名专家与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徐邦达先生。  相似文献   
10.
陈丹青  杨国亮 《收藏》2012,(6):48-51
毕加索来了。"毕加索中国大展",刚刚在上海闭幕又移师成都,2012年2月28目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包含毕加索艺术生涯中各时期代表性真迹作品,油画48幅,雕塑7件,此外还有记录毕加索生命历程难得一见的50幅高清照片,以及毕加索影像纪录片,全方位地呈现毕加索艺术作品整体脉络。同时举行的"毕加索与80年代中国新艺术"专题学术研讨会,邀国内一流艺术理论学者将来到展览现场,共同探讨梳理这些文化脉络和学术成果。我们为什么看不懂毕加索?不久前,著名艺术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应"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组委会之邀,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厅发表了一场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陈丹青以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艺术爱好者上了一堂精彩的艺术欣赏普及课。"把毕加索带来中国是件好事,我们很多人‘看不懂’,是不懂他所处的时代。"陈丹青讲话中强调了解艺术谱系、艺术历史的重要性。同时将他对于社会、文化问题的见解,借助艺术探讨传达给听众。编者有幸恭听,并将陈丹青演讲整理,分享给诸位热爱艺术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