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籍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论体文体现了儒道思想对他的影响及其思想转变的轨迹.早期之论归本儒家,行文沉稳,论述严密,颇具儒者敦厚之风,后期之论则气盛调远,自然飘逸,尤显道家寥廓恢宏之貌.由此可见,文士思想之转变直接影响其文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六朝论体文,是其时理性精神的产物,但在理性中又涵泳着诗性。其"理"以审美化的方式存在,是思、情与诗的结合。理感为六朝论体文运思之起点;理趣为其审美特征,具有意趣之美,兴味之美,气势之美;理致为其审美表现。六朝论体文中的"理"是超越于理性而又融合了情韵的审美形态,是一种审美化存在。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游艺风俗的盛行与论体文的勃兴有着重要关系,主要体现在:游艺风俗推动了论体文的创作与传播;游艺风俗促进了论体文艺术手法的发展;以游艺风俗为题材的论体文,将"艺"上升至"理"的境界,促进了游艺理论水平的提高。同为精神文化的产物,二者又都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对其时审美观念有着共同规约。魏晋文士游艺以砥砺品格,涵茹性情,作论则在向静中参妙理,培养了思辨能力与静泰之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了魏晋文士独特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东晋高僧僧肇,师从鸠摩罗什,吸取中观学派“有无双遣,不落两边”的论辩艺术,将其与先前接受的儒学、玄学影响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论辩风格。《肇论》在语言风格方面,受当时流行的骈俪文体的影响,但与其重在释理的特点有关,因而又不为文体所束缚,将深邃的佛理用自然朴实的语言阐述清楚,是在中印文化交融下结出的“论”体“奇葩”。  相似文献   
5.
西晋前期与奢靡、结党、士无特操的政风紧密相关,刺世疾邪之作大量涌现。鲁褒《钱神论》、王沈《释时论》、刘寔《崇让论》、张载《榷论》皆讥世呵俗,火气甚大,文风多样。  相似文献   
6.
<正>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本单位,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精神结构与价值基准。对家族文化的关注成为近年学界研究的热点,大家频出,佳作云涌。然而,作为唐代名门望族的临淄段氏家族却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和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上。许智银教授的《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研究》于2013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37万余言,共9章,以总分结合、点面互补、史论相融的方式架构全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名士与名僧结交,玄理与佛理交融,已成一时风尚。文士试图调和儒佛以护法,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行诸文章,如孙绰《喻道论》、罗含《更生论》,内容虽粗浅,但较前代,仍表现出论体文发展的新倾向。戴逵作《释疑论》,周续之作《难释疑论》,戴逵又作《答周居士难释疑论》,以论难的形式进行辩驳,探讨对报应说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8.
魏收《魏书》之纪传后论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思想,也具有突出的文学特色,既与北朝文风相谐和,具有古朴质实的语言风格,又在结合历史情境对人物进行的评论中寄予作者的情感意识与心胸怀抱,体现了魏收务本求实、钩深致远的理论主张与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的兴起促进了史论的发展。裴松之《三国志注》之史论在"辨章事理,贵得当时之宜"的论辩思想指导下,采用析之以理的论辩方式,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在语言运用上则取譬连类、辞符其实,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体文是我国古代散文之大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文体特征表现为:内容要“研精一理”,论证要“锋颖精密”,语言要“理辞相谐”,表达要“情理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