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娜 《广西教育》2022,(5):119-122
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视域下民族认同教育在高中历史单元教学中的实施,指出教师可通过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设置等环节,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落实民族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说明了生态理念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的价值,然后分析了生态理念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生态理念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的突破路径,包括发掘相关的教材资源、提高教师的生态素养和教学技能、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优化和调整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保持永远年轻的重要法宝,是党始终铭记历史的重要力量,是党不断开创未来的重要基础。那么对于我们教育来讲,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教育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为民,创造美好生活;立德树人,培养接班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平等,解决教育"不平衡"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4.
对于想象作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面的相关陈述,我们可以把此类作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乐思、乐写,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能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想让学生的想象作文达到以上的预期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要我作文"变成"我要作文"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然而较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多数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滔滔不绝地讲,生怕漏讲了一句话,另一方面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让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互动的课堂是指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逐层提升对某个问题认识深度的一种教学形式。本人认为有效的互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互动的课堂应"以问题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又是数学学习的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数学学习必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认识过程,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研究、探索、发现等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怎样的一堂化学课,特别是化学实验课是最有效果的?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化学实验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备课--预设和生成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想和安排.其中教案是上课的谱,只有精心备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化学实验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要通读教材,在把握大纲、充分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教材和课题,精心设计教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结合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使用情况,论述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一是深入挖掘历史教材资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常规教学;二是合理补充本土历史资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活动课;三是精心选择地方城市历史资源,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研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这些德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团结。本文以云南大理的白族为例,对白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白族传统文化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其传统文化中如住宅、服饰、饮食、婚俗、禁忌、宗教、丧葬、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同时在对白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发现传承意识淡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传统文化过时论"蔓延、标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要求脱节等是制约白族文化中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又是数学学习的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数学学习必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认识过程,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研究、探索、发现等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