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毛国民 《文教资料》2006,(13):46-47
从主、客观原因出发,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内外因,并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孟子与苟子分别从“人的特有恒常性”和“人与动物共有的恒常性”上来谈论人性,并将其分别归结于心理的先验和现实的历史。可见,性善与性恶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所讲的人性论观点。并且,他们的观点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主张一切人都具有相同的人性,人性都是建立在圣凡平等的基础之上,恶都是“心”任“生理之欲”横行所致,道德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准等等。由此可以断定,他们所主张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并非对立。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对象和结构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国民 《科教文汇》2007,(7S):176-177
针对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读,文章以哲学的视角从其对象和结构上加以分析,理清企业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对谁负责任。从对象上看,企业应对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对象尽社会责任;从结构上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  相似文献   
4.
"虎妈"现象透视中西当代教育理念的确差异很大,如一个重由外到内的后天教育,培养整齐划一、统一思想的集体主义成员;另一个则重由内到外的引导或启蒙,顺人之先天特性,主张人的自由发展和人格独立的宽松式教育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厘清教育理念差异背后的当代中国人性的特征:如重人之社会性,轻人之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确信人之可塑性,忽视人之先天特性和不可塑性;强调人是集体中的一员,忽略其自由个性的一面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东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广东高校加快了会展人才培养的步伐。基于此,通过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在大量会展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省内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呈现的特点:重视外语能力培养、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和重视会展专业实践等。同时,指出会展专业发展的一些不足,如专业发展方向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各高校会展专业之间沟通交流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有着很深的研究,他以"人性"作为研究中西哲学的契合点,从中国文化中寻找那些西方文化中的"不可能性":"天人合一"、"物我不分"、"事实与价值相混淆"、"帝国式求索模式"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簇"的认知方式等,从而说明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交融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70尾2年龄以上的褐牙鲆,测量了全长(X1)、体长、头长(X3)、吻长、体高、尾柄高(X6)和体质量(Y)7项生长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了与全长有共线性的体长及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吻长和体高,计算了全长、体长、头长等6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以及以全长、头长和尾柄高对体质量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褐牙鲆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牙鲆6个生长性状均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365)最大;3个主要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和为0.948.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全长、头长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4 123.461+34.115X1+168.733X3+412.045X6,相关系数R=0.974.  相似文献   
8.
孟子与荀子分别从"人的特有恒常性"和"人与动物共有的恒常性"上来谈论人性,并将其分别归结于心理的先验和现实的历史.可见,性善与性恶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所讲的人性论观点.并且,他们的观点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主张一切人都具有相同的人性,人性都是建立在圣凡平等的基础之上,恶都是"心"任"生理之欲"横行所致,道德感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准等等.由此可以断定,他们所主张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并非对立.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读,文章以哲学的视角从其对象和结构上加以分析,理清企业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对谁负责任.从对象上看,企业应对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对象尽社会责任;从结构上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将"培养"新人作为"平等"的手段,而西方人是用"平等"来描绘自由民主理想;在"当代"中国,"平等"对待是建立在"成为人民的一员"的基础之上,而西方人的平等观来源于上帝的爱;"当代"中国人最重视地位平等,而"当代"西方人最重视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