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盛科 《考试周刊》2010,(22):234-235
人文精神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集中体现在文化领域,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领域。当前大众文化是占据日常生活的主要文化形态.它消解了人文精神,表现为刺激感官欲望、消解审美趣味、增强享乐主义、抑制人的创造性.使人的批判性萎靡。大众文化背景下弘扬人文精神,对公民来说要增强日常生活的人文引导.对大众媒体来说要探寻大众文化中的人文元素.对知识分子群体来说要增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对政府和社会来说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人的发展、价值传统、表现形式三个关键词.校园丈化的特色定位是要与学校的历史传统相一致.校园丈化的功能定位是要涵育学生的精神气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探索具有大学特色的丈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迅速扩散、飞速发展,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开始成为青年的生活世界.据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达350万台,上网用户达89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为48965个,WWW站点数量15153个.  相似文献   
4.
5.
学院文化是基于某个学科或专业在特定的学院范围内集中体现出来的特征性文化,它相比校园文化具有学科性、局域性、开放性、超前性特点。学院文化可作精神性表达和外在表达。在学院文化管理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文化:大众文化扬弃与人文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受到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存在着重视感官娱乐、忽视审美趣味,重视商家赞助、忽视学生参与,重视复制模仿、缺少意义追寻等问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文精神传承弘扬为重要使命,并以传承弘扬大学精神和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为着力点,同时提出了校园文化传承人文精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数字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清华大学已基本建成了以高速校园网为核心,以学术研究、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社区服务和办公管理为功能,以开展远程教育为辐射功能的数字校园。清华大学校内入网的学生为100%,学校建有网上课程137门,上网自学课件397个,网上自学、网上交接作业、网上讨论、网上答疑都非常方便,并已建成了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①在2001年初召开的新世纪现代远程教育北京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负责人介绍,在“十五”期间,高校校园网建设将得到加强,要形成校内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部建立校园网,  相似文献   
8.
困惑与启示:服务势之必然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和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使高校学生的消费者意识和权益意识迅速增强。“花钱买学上”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突现,使他们感到已用价值交换的手段部分地取得了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权和消费权,他们开始以消  相似文献   
9.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笔名李浩吾等,浙江余姚人(今属慈溪),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入党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17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员。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任南京分会书记。1920年同李大钊、恽代英等七人当选为少年中国学会评议员。1921-1926年担任《学生杂志》编辑。1922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教职工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重视教职工的利益需求,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利益需求。教职工利益需求具有多样性,发展空间、生活质量、民主参与是教职工最关注的利益。要围绕利益诉求来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建立教职工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建立相应的人事政策和奖励制度,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