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地方本科高校分类为切入点,阐述了在分类指导下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从制度文化、程序化运行、机构与职能多层面提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3.
从理论上讲,高考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甄别,为高等学校挑选新生的社会性测评活动。应该说,这种界定既明确揭示了高考的目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高考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由于人们研究的角度、认识的冯及对高考期望的不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对高考功能的理解和需求却掺杂了太多的化积淀、个人情感和理想成分。  相似文献   
4.
提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下简称公选考试),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科举考试(下简称科举考试),甚至将他们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但真正把两者作深入分析对比研究者鲜见。这种异常现象本身就值得关注和反思。它说明在对待两种考试的关系问题上,人们已从直觉、直观上意识和发现了两者的“历史联系”,但还难从理性、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专业学术带头人、考试学学科创始人之一廖平胜教授不幸与世长辞。“平生致力抡才大典,一世育人桃李景胜”既是镌刻在廖教授墓碑上的文字,更是铭记在我们心中的感念。廖教授给人最具冲击力的印象莫过于“自信”。相对于他所要追求的理想和事业而言,他的确可以称之为“自信”。仅仅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大学、连学士学位都未曾获得的他,竟然在而立之年,提出创建考试学。然而,他果真做到了。1984年考试学研究组成立,在此基础上,他相继主持组建了考试学研究室、“华中师范…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考试不仅是教育评价的技术手段,且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化人"活动。学校教育考试价值及其内容出现偏差,不在 于人们是否知晓考试的价值及内容,而在于人们是否视自己为考试的受益者,是 否视考试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教育者应养成充分把握、科学运用考试 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受教育者应自觉参加考试,自信挑战考试,娴熟驾驭考 试,以考试规范自我行为,把增知长才与人格完善有机结合,把学习由兴趣逐步 引向乐趣、志趣.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人。这是学校教育考试当试且 可试之内容。  相似文献   
7.
确立和构建中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需要严格按照确定评价项目及其权重、确定项目评价要求及其不同水平级别连续分布的标准刻度、确定各环节标准刻度的权重以及绘制评价标准体系结构表等科学步骤,综合采用直接经验法、专家咨询法、登记排序法和环比法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授治学绩效评估是根据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进行的科学分析与评判。教授治学绩效评估体系应从教授治学内涵确认入手,明确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与选择依据,以治学科、治教学、治学术、治学风为主体内涵构建绩效评估指标,采用等级序列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应用等级评估模式,以教授自评、同行专家评及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判治学绩效,以等级或分数级报告绩效结果。  相似文献   
9.
福建电大劳动关系专业建设发端于2010年与国家劳动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鉴定工作,2012年顺利通过中央电大专家论证评审,成为首个与国家开放大学共享专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福建电大劳动关系共享专业"学用一致、工学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职业双证教育模式、理论实践能力立意模式、成人在职学分银行模式以及多元导学自主学习模式。针对劳动关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瓶颈问题,福建电大适时采取了"四内一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分析了2003—2012年31省粮食统计数据,认为四川粮食生产的基础性指标(种植总面积与粮食总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性指标在粮食主产区及西部地区已经没有比较优势: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增量与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单产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分析了四川土、水、肥、药、机、人、灾、钱等各粮食生产要素的科技问题,认为四川粮食生产面临耕地面积刚性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农民种粮效益低下、乡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自然灾害严重、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科技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