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巩王安石散文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六大家中,三苏为蜀人,而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均出自人文荟萃的江西。作为门生、晚辈,曾巩与王安石皆蒙欧阳修教诲提携,为其道德文章所薰蒸浸渍。他们熟读经史,涉猎百家,有深厚的儒学与文学修养,这种修养,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产生了巨大而相近的影响。景祜三年(1036),曾、王即相识于京师,巩有《寄王介卿》云:“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寥寥孟韩后,斯文大难得。”对安石不胜倾慕。庆历二年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乐西湖之胜 ,以颍州为“乐土” ,致仕而居彼处 ,有“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而在京都附近居住的社会背景。嘉时一再乞知洪州 ,意在“兼便私茔” ,而归颍之念始终未动摇。北宋诸多大臣卒后葬于洛阳、开封一带 ,并未归葬家乡 ,所谓“恋恋君父 ,不忍远归故土者” ,比比皆是。欧葬于离颍州不远、位于两京之间的新郑 ,可谓顺理成章之举  相似文献   
3.
作为宋代文学革新的领袖,欧阳修不仅成功地领导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在散文创作的领域里,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对宋诗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诗歌创作的成绩也是相当可观而不容忽视的。 一 欧阳修对北宋诗风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旨在褒扬韩琦“出昼锦之荣之外”的大节,其实,该篇在颂美韩琦大节的主意之外,有更深一层的蕴意,即勉励和警醒韩琦永远谦虚谨慎,保持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5.
6.
嘉祐二年贡举之后数年,欧阳修撰《记旧本韩文后》一文,回顾自己少年时学韩的往事,以自明学问得力。显然,他的创作成就的取得,与努力学韩,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有密切的关系。欧阳修天圣学韩的"文学自觉",表现在他划清了科举应试写作同真正的文学创作的界限;表现为与此前柳开、穆修等以复古道为唯一旨归的学韩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学群体力量和结盟的重视;也表现在欧之学韩已从模拟走向超越,让文学创作自具面目;还表现在以欧阳修为代表,北宋文人、学者、官员的三位一体,使文学发展和繁荣得助于学术研究的推动和行政力量的有力支持。作为影响一代文坛的宗师,欧的天圣学韩自然成为北宋"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朱熹称“韩千变万化,无心变。欧有心变”。有心者,刻意为之也,自然有痕迹;无心者,不可端倪也,俨然见高格。以韩、欧赠序文观之,韩愈气盛,以气行文,崇尚奇崛怪异,故篇篇相异,且各呈气象,变化莫测,实则有意,却似“无心”。而欧阳修讲究文从字顺,崇尚平易自然,与怪怪奇奇无涉,以明白晓畅示人,风格鲜明,未见异端,行文虽求变化,而操作未免“有心”。韩愈的“无心变”,技巧圆熟,手法多样,微情妙旨寄于笔墨之外,已到巧夺天工的地步。欧阳修“有心变”,但少有韩愈的起落无端,随意挥洒,不以行文变幻莫测见长,而在抒情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虽亦工于变化,但与韩文的不可端倪相比,显然有迹可寻。在实为有意却表现为“无心”的艺术创造功力方面,不能不说,韩愈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在北宋被尊称为"今之韩愈"。由天圣起步,庆历奠基,至嘉祐辉煌,欧门趋于兴盛,古文空前繁荣,北宋的宗欧是其时文人的共识。早在徽宗时,米芾对苏轼就有"文比欧公"的赞誉。南渡以后,苏轼更成为年轻士人尊奉的耀眼明星,文坛由宗欧转向宗欧与宗苏并重。这种变化还可以从《皇宋文鉴》、《崇古文诀》、《文章轨范》等精心选文中看出。"惟宋文章,曰欧与苏",这是南宋士人的共识,表明了北宋两大文学巨匠已成为两宋士人从文学到心灵都无限向往与极力追踪的楷模,显示出南宋人对包含文学、史学、经学等研究成就在内的博大精深的欧学与苏学的倾慕。宗欧与宗苏是对欧、苏所倡导的平易自然文风的确认,也是对欧、苏推崇创作自由、倡导不同风格发展的确认。这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古文创作的繁荣,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和中国散文史上有着公认的崇高的地位,其文学活动对宋文和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1057),欧知贡举,力挽狂澜,扭转时风,使古文运动获得重大的胜利,历来学者对此论述颇多。有一种模糊的认识,以为欧是在知贡举后被公认为文坛领袖的。事实是这样的吗?欧阳修究竟是何时入主文坛的呢? 学界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并不多。王水照先生认为:“从景祐元年(1034)到庆历五年(1045),是欧阳修政治道路和文学道路上又一个重要时期。”“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终于成为公认的领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宋史·艺文志》别集类著者在北宋九朝的分布情况作了调查,根据各朝的年均著者数,画出一条两端低而中间高的曲线,最高点在仁宗朝,而仁宗朝中嘉祜登第的著者最多。统计表明,北宋文兴盛于仁宗朝,鼎盛于嘉祐时,繁荣期则历经仁、英、神、哲四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