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孙强  牟世晶 《中国德育》2013,(20):25-27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碰撞,各种价值观念杂陈,针对青少年儿童的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通过教师主体融入、营造氛围整体渗透、实践回归等方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环节、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论述所有权这一章的第47节到48节,讨论了这一主题即我、身体、意志的关系。在这两节中,我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概念而提出的,相对于普遍物来说我是特殊之物。因此,我作为实体性的存在必然具有直接性的定在与规定性的内在定在,即身体和意志。而身体主要是作为所有权的对象,意志,正因为我有了这意志才拥有了对身体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3.
牟世晶 《教育探索》2012,(6):128-130
个体的道德行为选择是知、情、意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社会公德实践与养成的具体途径,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定人生的道德追求;培养道德情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坚定道德信念,锻造道德意志;成为社会公德的践行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四个方面最终目的指向个体的道德品质,只有基于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持久与稳定的社会公德实践.  相似文献   
4.
孔子在其政治伦理思想中阐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虽然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消极性,但在社会学上的积极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对于纠正行政领域的名实不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