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场域和课堂形态产生了变革性影响,是提高学生素质、吸引学生兴趣、满足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强调培养学生博雅精神、创新意识、批判思维的大学通识课程中,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改进大学通识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搭建丰富多元的课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立立体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步骤,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国学"概念的产生和演变,明晰国学与传统文化的区别,确认大学国学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大学国学教育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并从小学、经、史、子、集五部分入手,对国学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筛选和辨析。  相似文献   
3.
面对个性张扬、思想解放、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大学生,"80后"辅导员在年龄、学历、知识背景、价值观念等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分析这一优势并探讨如何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的勃兴大大扩展了文学批评的空间和覆盖面,为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发展形态。同时,大众传媒的肆虐却又使得具有精英品性、人文素质和启蒙意识的学院批评被边缘化,其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因而,在大众传媒与学院批评互相对话、监督和激励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多元共存的公共空间,对于重振学院批评,进而引导文学批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国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包涵了爱国主义情怀、自强厚德精神和团结统一追求等民族精神质素,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资源和途径。开展国学教育,塑造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应当处理好历史性与时代内涵的关系和知行关系,筑牢大学生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