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共同题?锚测验”设计,使用R语言ltm程序包中的IRT两参数模型进行各年级小学生数学学力认知诊断测验和被试参数的估计,并使用equateIRT程序包进行跨年级小学生数学学力认知诊断测验各项参数的等值转换。结果表明,等值转换后各年级测验的题目难度和小学生数学学力均随年级增长而逐渐递增,不同学校、民族、性别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差异性特征均与理论假设相符。本研究验证了采用IRT垂直等值方法构建跨年级小学生数学学力发展水平垂直量表的可行性,为制定系统性补救教学方案和自适应题库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目前已有6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以创造学为基础的各类课程。通过对其中部分开设创造学通识课的高校所做的调查发现,一些课程建设较规范的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而更多的学校则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其中尤以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较低、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等最为突出,且最终导致创造学通识课的课堂教学吸引力不高。那  相似文献   
3.
道德境界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传统的个人道德精神依托。在境界道德哲学的视野下,人的生活具有世俗性与神圣性,并且是合二为一,共存于一身的。当前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近现代知性德育的种种弊端,如人的信仰危机、精神缺失、交往异化等等,这时,倡导以朴素道德教育为基本途径的中国传统境界道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境界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传统的个人道德精神依托。在境界道德哲学的视野下,人的生活具有世俗性与神圣性,并且是合二为一,共存于一身的。当前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近现代知性德育的种种弊端,如人的信仰危机、精神缺失、交往异化等等,这时,倡导以朴素道德教育为基本途径的中国传统境界道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哲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作尽量深刻的哲学思考,以期为人们寻找摆脱当前教育生活困境的教育救治之道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欣瑜 《文教资料》2007,1(32):54-56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既是教育哲学界的永恒课题,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现在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本身就可以反映出教育自身的存在状况: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出现了"裂缝"。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方面来阐述,即教育与个体生活的关系和教育与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对这两个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教育以及教育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梳理、反思现代学力现的发展历程,既有助于深刻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时代教育意义,也有利于众多教育现实问题的即时消解.现代学力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的创新而嬗变,西方经历了“三基学力观”到“综合学力观”的发展,而我国则经历了从“知识型学力观”的滥殤,到“素质型学力观”的抗争,再到“思维型学力观”的融合.现代学力现的嬗变绝不是在二元对立意义上的两极转换与妥协,而是力求在不同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发展现之间寻求理想的阿基米得点.可以预见,未来学力观的演变仍将在不断的摇摆中寻求超越,在持续的融合中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创造学>通识课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品性,提升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其教学过程本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到"创造之处",体悟到"创造之时".成长为"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大地激发其创造潜能,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造学》通识课。但由于任课教师所秉持的教学理念、方法差异,使得《创造学》通识课并没有真正起到使学生成为创造之人的作用。本文拟谈谈笔者对这门课程教学理念和形式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欣瑜 《教师》2010,(11):122-123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但是近百年来,现代文化伦理因为缺乏与传统文化理念的和谐对接而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冲突,对于当今国人来说,要想全面重建新时代的道德文化,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道德之人,那么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德理念,重建国人的精神之天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