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本由30几家企业在改革大潮推动下迅速腾飞的经验总结。我们在审改稿子的过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文中那一连串令人震奋的数字标志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从中可以听到河南经济前进的脚步声,企业家们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表明了经济建设中的创业者,同战争年代一样也需要无私奉献,坚强毅力、远见卓识和过人的胆量。他们那来自实践的一条条经验,闪耀着新时期党的经济政策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18年前的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祝辞》,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纲领性文件。18年来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了它的正确,出现的问题无非是偏离其精神的结果。值此《祝辞)发表18周年之际,重读该文,深感意义深远。现就以下两个问题谈点体会。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艺定位 邓小平在《祝辞》中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当忽略,往往把美育当作实现德育、智育的一种手段,而很少注意美育的独立价值。即使在教学中美育贯彻得较好的教师,也往往缺乏理论的自觉。因此,一提起美育,首先想到的是音乐、美术而不是语文。固然,音乐、美术、语文在美育中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但相较之下语文教学有更重要的地位。这个地位是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江泽民的文艺思想有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以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其中,关于文艺使命的论述是核心。这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文艺使命观的哲学基础。把文艺使命放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来论述是对文艺价值最恰当的定位。“二为”方针是文艺使命的最终目标。对文艺规律的重视和强调是全面实现文艺使命的重要手段。文艺队伍是完成文艺使命的重要保证。文艺使命问题的关键是落实。  相似文献   
5.
“形象”本为艺术的专有概念,是指艺术家在客观生活的基础上,经由主观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中既有生动具体性;又有普遍概括性的人、景、物、事,内涵十分丰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形象”一词,但主要指人或物的外在面貌,内涵要单薄得多。当我们把“形象”一词与“企业”连在一起构成“企业形象”这一新概念时,其内涵则介乎上述二者之间,既有生活用语的浅表性,又有艺术用语的深厚性。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谋略的多种因素在人们直观感觉中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狭义的文章写作是建立狭义文章写作学的基础。文章与文学应分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两类。它们在反映对象、反映方式、成品形态、读者对象、文章功能等方面均有区别。这些差别是综合的、系统的,而非单项的。因之,二者虽时有交错,但基本区别仍可界定。  相似文献   
7.
对文学主体性的强调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向来以写人为宗旨的文学,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重故事到重人物刻划,由重人物的共性到重人物的个性,由重单一性格到重复杂性格,由重人物外在行为的描述到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乃至潜意识的开掘……留下了人性觉醒的轨迹,显示着对人的个性价值的日益尊重,因而也宣告着文学主体性的高升。在此背景下,关于文学主体性的呼声日高,关于文学主体性的研究日多。但在这一好的发展趋势中也存在着问题:一是有同志对主体性的强调导致对文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价值观是我党文艺政策的重要依据。从理论表述和创作、欣赏实践看 ,毛泽东的个体文艺价值观有政治的、学术的、生活的等多种取向。它既有系统整体性 ,又有矛盾性 ,既是传统的继承 ,又有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管理属硬性规章制约,企业文化则属软性的精神力量。西方资本主义初期的经济管理中多用强制管理,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被称为是“强盗男爵”。到了七十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中心,已转为经营战略;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心则转向了企业文化。这是日本的企业家们引进西方的严格管理手段,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结合日本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套以忠诚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的“日本管理模式”。它重视对人的自觉性和主导地位的培养,注意与用户建立真挚的情感联系,重视职工与领导间的人情味,从而使企业全员滋生出献身精神,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赢得了西方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们的高度重视。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说:“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音。”①美国的《幸福》杂志甚至说:“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②于是西方管理界流传了一句格言:“知识不如智力,智力不如素质,素质不如觉悟”。可见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哲学信仰,觉悟。  相似文献   
10.
企业美育是企业形象战略的灵魂。而企业通过美育实施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形象战略,需要解决继承民族道德传统,提炼出美的企业理念、依据民族的审美理想创造出美的产品、加强情感意识教育、促成美的企业行为,按照形式美法则创制美的企业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