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学生文化为学生道德主体性的获得提供了文化生成的母体。因此,道德教育必须融入学生文化中。道德教育需要在重视、引导学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揭示出问题的根源是在适应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时产生了矛盾.解决矛盾的对策是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家庭须为留守儿童构筑“安全”居所与改善教养方式、学校须转变和扩张自身职能、社会须为留守儿童搭建继康成长的平台、政府须担当组织者与协调者,如此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顺利适应文化,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角色的动态性和参照系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定位角色时必须基于特定对象的特性。因此,基于变化中的学生文化的角色参照系考虑,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平凡者"、"欣赏者"、"学习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引导者,"为教师在新时期策应学生文化变化,构建新型教师角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角色的动态性和参照系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定位角色时必须基于特定对象的特性.因此,基于变化中的学生文化的角色参照系考虑,将教师角色定位为"平凡者"、"欣赏者"、"学习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引导者",为教师在新时期策应学生文化变化,构建新型教师角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