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是他纯粹法学的理论核心,它在法学史上提出了许多极富创造性的见解.凯尔森从法律效力的概念、法律效力与实效的关系、法律效力的理由、法律效力的范围以及法律效力的等级结构诸方面,对法律效力问题进行探讨.深入探讨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对当今的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以及推进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数学教学以及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运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3.
聂小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21-23,27
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是他纯粹法学的理论核心,它在法学史上提出了许多极富创造性的见解.凯尔森从法律效力的概念、法律效力与实效的关系、法律效力的理由、法律效力的范围以及法律效力的等级结构诸方面,对法律效力问题进行探讨.深入探讨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对当今的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制社会人们处理涉法性问题时应具有的基本思维方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法律与道德互助共生,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能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农村学生口语现状 首先,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仍有许多语文教师以考试成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知存在偏差。多数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形式随意,考试内容涉及不到,因此教学中就忽视了这一块儿。由于学生长期得不到相应交际训练,造成其口交际能力低下。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都强的人才,这对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某些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使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也就不能实现站在培养全面人才的高度进行教学活动。第三,受农村生活环境影响,农村初中生由于平时锻炼较少,出现口语交际时心理素质差,语言积累不够,词汇贫乏、思维不够敏捷、条理性不足等现象。最后,教师对口语教学方法策略单一,口语训练极少,也就仅有阅读、朗诵等简单形式,辩论或演讲都很少,这样就制约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组织、语言表达是优秀作文的前提,语言与作文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本文从作文语言的角度,透过作文训练的行为层面,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从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培养法律信仰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近年来,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众多明显的不足.积极探讨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有效路径,对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和法治建设的推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知识、情感与意志、语言和方法等要素,是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必须具备的,它们共同决定着思维方式的本质。作为一种职业型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意味着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不同于其它的思维方式,在价值观念、知识结构、语言系统、情感与意志和思维方法等方面,法律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青年马克思以自由与理性为出发点,分析法律现象,探讨法律问题,创立了区别于康德、黑格尔的新理性自由法思想。这一思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发展过程的初始阶段。青年马克思初步明确了法律与自由的含义,并对两者的辨证关系进行了深刻把握,他强调法律是自由的肯定存在,法律并不排斥自由,自由只有在真正的法律中才表现为公民普遍的权利,法律总是强迫不服从法律的人成为自由的人。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