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鬼子来了》是一部具有惊人内涵与丰富歧义的影片一影片虽惊世骇俗,却也能与主流文化中的民族主义发生强烈共振。以鲁迅思想精神传统为起点,影片的意义表达中可以发掘当代中国文化中“精英民族主义”的叙事密码。影片的现实遭遇体现了社会解读与作者对影片的意义调度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死场》与《红玫瑰与白玫瑰》在作品的思想倾向上,从属于不同意义上的经典序列,其经典意义来源于背后截然不同的文化支撑。而这也昭示了我们这个转型时代文化杂糅的暧昧面貌。  相似文献   
4.
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宣传和教育作用。这些电视剧采用以政策宣传为导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形成接续社会主义文艺传统的乡村叙事,并致力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代电影中的"东方主义"与"性别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初期由海外资金与海外市场驱动 ,以第五代为主的中国电影导演们不约而同地创作了一批类型化的“艺术电影” ,其中所呈现的“以女性自居”的东方主义倾向深刻地体现了东西方性别化的权力关系。当海外资金退潮 ,中国电影并没有摆脱这种令人尴尬的表述。 90年代中期以来 ,又出现新的东方主义变体 ,进一步演绎着以性别为象征的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6.
体制与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呼声一直非常强劲。到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结构和模式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转型。纵观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史,可以发现,改革的路径遵循了与中国经济其他领域相同的思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以往建立在高度集中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下的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体系,逐渐转化为与外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