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1.
《诗·小雅·大东》是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传说的诗篇,但论者一般不将此诗所记的牛女作配偶看待。笔者认为,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了天帝之孙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因违背天帝意志,被天河阻隔,一年一度才能在鹊桥相会的传说。他们美好的爱情是与西周社会开始出现的"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和从群婚的混沌中走出来,有了一夫一妻的专偶婚息息相关。将牛郎织女的配偶关系视为尚处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阿注婚"的观点是站不住的。由于西周时期一夫一妻制已与宗法制联系在一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等级制度和财产观念等,开始向爱情生活渗透。这是造成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虽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但是,向歌谣学习,从民间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仍然不失为一条正确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西江流域悦城龙母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改革开放30余年来,经过地方政府的着力打造,龙母文化业已成为粤港澳地区一块重要的旅游文化品牌,在旅游经营开发、规划设计、宣传营销和庙会经济等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它不仅促进了经济次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提升了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对外文化的交流.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成功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东东莞舞龙游艺习俗历史悠久,逢年过节、喜庆嫁娶都以舞龙来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的愿望。本世纪初,在各乡镇相继出现了女子舞龙队,以大朗镇大井头社区影响最大,其功能则由民间传统的求神祈福转变为集喜庆、娱乐、健身、竞技、艺术等为一体的大型文体活动。其起因主要在于地方政治精英的积极倡导和文化精英的热心实施,当地妇女在物质富裕后渴望寻求精神慰藉和谋求文化地位的心理,也推动了女子舞龙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外著名作家、神童作家童年时的文学活动实践,证明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能力的形成,如想象力、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兴趣等有独特培养作用.因此,探讨民间文学与少年儿童文学的关系对儿童文学能力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明智 《文化遗产》2008,(2):140-146
悦城龙母传说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神龙崇拜和孝道伦理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龙母信仰,主要包括了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内容。自汉至清,由于龙母一直获得封建帝国的敕封,龙母信仰获得正统地位,促进了它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龙母信仰已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如今的龙母传说和龙母祖庙已成为华南地区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