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现状,提出了增强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邓晓影 《科教文汇》2009,(19):92-92,94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已是追在眉睫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情况,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去感悟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邓晓影  刘勇  褚凤 《科教文汇》2012,(34):44-46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政治性强,时效性更强;形势是发展的、变化的,相关政策也是变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种动态与静态教学相融合的过程.把这门课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思路中考虑,使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动态教育与静态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更加规范化,使其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宋朝开始松动,宋朝商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密切相关,是宋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宋朝开始实行了农商并重的政策,并对通商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其结果是商人纳赋富国,也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强国一直是中国近代以来爱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教育救国”与“科教兴国”都是把教育看成是强国之本,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从“教育救国”与“科教兴国”实施的历史过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执政党与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近代由于政府的腐败使多少仁人志士报国无门、强国无望,这就是教育救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我们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走上强国之路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倡和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并成为党、政府的路线方针,科教兴国战略才得以自上而下的实施,这是科教兴国能够大见成效的重要因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育成为救国、强国、兴国的重要手段。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但以素质教育为领旨,值得深化开去的是显性和隐性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评价方式,就要转变人们的成才观、业绩观、评价观、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是以群体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为起点和归宿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就谈不上争取所谓的"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决定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它只能是一个由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去探索去奋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从魏源到孙中山,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和追求是在谋求自强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西方侵略者的炮火震撼下开始的,因而,带有非常强烈的"救亡"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系列的高职教师的心理疏导教育,则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探讨了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指出了高职教师心理疏导教育的途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教育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依据和理论.  相似文献   
9.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时效都有特殊要求。把这门课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思路中考虑,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与日常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把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贯穿到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把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深化。把专题讲座与日常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可以弥补专题讲座的不足,使专题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邓晓影 《科教文汇》2007,(8S):104-105
近代中国人追求民主是以群体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为起点和归宿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就谈不上争取所谓的“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决定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它只能是一个由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去探索去奋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从魏源到孙中山,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和追求是在谋求自强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西方侵略者的炮火震撼下开始的,因而,带有非常强烈的“救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