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是“双减”新政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其实施成效,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向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152个地级市的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3567份,深度访谈10所校外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调研结果显示:九个月来校外培训治理已显现初步成效: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家庭校外教育支出锐减,家长教育焦虑情绪得到部分缓解。同时存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困难、校内课后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教师负担明显加重、艺体类教育培训新“内卷”、政策配套改革不够及优质教育均衡仍需全面推进等难题。当下亟需系统设计“双侧”多主体协同复合治理机制,牢固树立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同时加强校外培训的产权治理,明晰不同减负利益相关者如各级政府、培训机构、学校、教师及学生和家长相互之间的教育权责关系,给学校放权,给教师激励,给学生赋能,共同营造各司其责,各尽其力,各安其心的教育治理生态。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本文采用Logit阶层回归模型,对西部贫困地区15所院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师范生愿意去乡村从教,但只有少数愿意从教3年以上;政策知晓度对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少数民族、男性、非独生子女更愿意去乡村长期从教;农村户籍、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家人支持的师范生更愿意去乡村从教;月收入期望值底线、乡村厌恶度对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国家制定多样化激励政策鼓励师范生乡村从教;西部地方院校要加强乡村教师政策的宣传力度;西部乡村教师招聘时可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农村籍、非独生子女、家人支持的应聘者。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其与技术更迭引发的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以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支撑的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构建面临着新的现实挑战:教学空间过度曝光诱发师生隐私侵权,师生角色失位导致主体间教育功能弱化,师生信息素养错位引发认知偏差,师生情感互动缺失招致关系淡漠.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构建应关注四个方面:完善教学空间隐私风险监测与问责体系,构建以育人为本的师生角色偏差调节机制,关注指向认知改善的师生信息素养教育,创设落位情感浸润的师生智适应对话场域.  相似文献   
4.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文章结合高职高专《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定位,按照职业水平考试要求,教学内容上选取四个模块,通过真实项目、真实场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初级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重要的创新路径与育人范式,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五育要素的挖掘、联结和有机融通,高效、可持续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四年来,“五育融合”的理论依据日趋完善,“五育融合”的实践样本逐渐成熟,依托“五育融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方兴未艾,贯穿“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程初步生成。当前“五育融合”区(校)本化实践依然面临教育生态紧张及内生动力不足、价值导向游离、协同治理机制不畅等新困境,还需从重构学习生态、打造协同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和推进智慧教育等方面探寻“五育融合”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