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研课框架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需要和掌握的理念选取自己擅长的角度对课进行研究.研课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源起于日本.数学研课以“教与学对应”与“教与数学对应”的二重原理作为研究的方法论.数学研课框架就是从事数学研课的基本程序结构,它的建立旨在将对“研什么”和“怎么研”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数学研课包括如下几个步骤:设置研课目标→听课前的分析与计划→听课中的教学与观察→听课后的讨论与修改→反思报告.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师,作为一般教育工作者,应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这是大家共识的. 数学教师,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承担怎样的特殊双重任务,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笔者以为,数学教师的历史任务是否明确、准确或正确是衡量数学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是否恰当的重要指标.数学教师的任务一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一门学科的本原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该学科的初始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图论是研究关联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本原问题是七桥问题,解决七桥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图论的本原思想,主要包括特征抽象与拓扑思考、预测结果与探究成因.图论在游戏中诞生并在游戏中发展,它蕴涵着数学研究中的7种精神、3层思想和3类方法,是值得纳入中学数学课程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4.
数学认知建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数学认知建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设计离不开思考、想像和创意.只有从课题引入的理由、活动情节的线索和反馈评定的效应3个方面对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思考、想像和创意才能充分发挥教课在引起理智的欲求、导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测验理智的获得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师知识的主要构成成分有数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动态发展的,它们共同对数学教学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之个别访谈)调查了398名中小学数学教师,横向、纵向地比较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相对而言,中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教育学知识与数学知识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较大(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心理学知识。(2)对于数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初中数学教师、高中数学教师所做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心理学知识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初中数学教师、高中数学教师所做的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可为教师的培训提供理论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备课技能、说课技能、上课技能、评课技能和研课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数学微格教学"、"说课指导与训练"、"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专题研究"等系列课程为载体,将教、研、训、习等多元活动贯穿于课程学习中,结果表明,这一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8.
论知识生长点与数学说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说课是相对于实体的“有”而言,处于缄默状态的数学知识生长点就相当于“说课”实体空虚处的“无”.只有通过知识生长点这一“无”的配合作用,数学说课这一“有”才能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相似文献   
9.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说课是相对于实体的“有”而言,处于缄默状态的数学知识生长点就相当于“说课”实体空虚处的“无”.只有通过知识生长点这一“无”的配合作用,数学说课这一“有”才能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 对知识生长点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0.
问题被称为数学的心脏,所以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在日常教学中,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对学生而言,学好数学的直接表现就是会做数学题目;对教师而言,就是所教学生的数学成绩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数学解题教学发生了“畸变”,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正确地认识数学解题教学,或许可以使我们少走一些歧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