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列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1999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中小学校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表明了政府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当务之急。然而,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许多中小学对此工作非常重视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收效不大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的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列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1999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中小学校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表明了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的教学哲学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之需。还是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都显示出了哲学批判之于教学发展的不可或缺性。教师哲学风范的形成。决定了理性在教育实践中的生存空间,是保证哲学之于教学的价值实现可能的前提。可以说,学会理性批判.是教师保持教学生命活力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因社会进程相异而显示出与西方发达世界不尽相同的特点。新时期中国道德教育的路向选择应该更有益于道德教育回归其自身存在的运动方式,更有益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自由自觉的道德生活。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只有基于完整的现实的人的理解,培养好人与好公民相统一的道德人,才能摆脱社会本位抑或个人本位、现代抑或传统、本土抑或西方的非此即彼地争论,超越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偏见和成见,从整体上既保证了道德教育的本真意义又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可见,要实现学校德育的突破性,我们不仅要从学校德育内容、方法上去探讨,更要对学校以外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的社会教育因素加以研究。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如何作用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它对学校德育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校德育又如何从家庭中获得支持,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特点1.无序性。家庭教育在我国现…  相似文献   
6.
管理的出发点最终决定了管理行为的归宿.最佳的学校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体现和发挥学校组织的教育性,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教育为出发点、不以学生发展为旨归的学校管理必然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力量.因此,学校管理必须蕴含教育的精神和信念.  相似文献   
7.
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一直是学校道德教育努力的目标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强调,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道德是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当中并最终为了人的生活的,那么,道德教育也必然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的.道德生活叙事作为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对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在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试析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的积习之弊主要表现在:学校模糊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实践中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混淆了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教育忽视道德的生活性,因此失去了吸引力。生活叙事通过师生对蕴含道德价值或道德冲突的生活事件的朴素表达,展示真实的道德情境和体验,反映具体的道德精神状态。其运用于道德教育过程中,对于道德教育实现向现实生活的回归,由僵化走向鲜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