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托专业服务机构 创新高校仪器设备社会化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在政策上对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社会化服务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该文以北京科技大学试点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为例,围绕建设背景、实施过程、建设成效等内容,对高校仪器设备资源社会化服务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认真分析了高校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点,结合工作实际对风险点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阐述了笔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将胜任力模型理论引入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管理工作,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为理工科院校招聘、培养和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教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实际调研、行为事件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手段,分析了素质模型的内涵特征和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要求及标准,构建了理工科院校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对加强实验室技术教师的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对高校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双一流"需要一支高素质、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作为支撑。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既是"双一流"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内在诉求。从一流学科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4个方面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求入手,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培训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区域经济共享、共赢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5.
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是教育部近年来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协作文化的视角,通过对实验教学团队的文化取向的论述,反思协作文化的构建,最终对高校实验教学团队构建对策予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信息类实验设备的特点,在原有大型仪器设备信息采集表的基础上,设计了信息类实验设备数据采集表,明确成本补偿原则。针对信息类实验设备的再创造功能,提出了信息类实验设备开放共享新机制,并形成了信息类实验设备协同育人新机制。结合中小企业对信息类实验设备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类实验设备"产-学-研-企"开放共享新模式。通过在自动化学院试点运行,运行效果良好,有效提高了设备使用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工资薪酬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创新活力。在“放管服”背景下,针对集实验教学、辅助科研、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实验技术人员,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与聘岗相结合、业绩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导向明确、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可行性强的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并在考核与聘岗工作中成功实施。该体系有效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质量,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以及服务社会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验室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搭建了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对课堂教学、网络教学、集中实践、自主实践等4个模块的规划设计与教学安排,提出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法,重点探讨课程体系建设中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安全准入的整合性共建,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安全文化活动的协同式融合,以及"校—院—实验室"层面的层级化组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流的实验室文化环境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入手,根据"整体规划,发挥特色;以人为本,促进参与;充分学习,不断创新"的总体原则,从凸显物质文化的学科特色、注重制度文化的体系建设、发挥精神文化的凝聚作用、形成团队发展的规模效应等方面对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是高校学术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凝聚功能、实践功能和激励功能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应从学术活动的层级性、模块选择以及整体规划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