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武中哲 《红领巾》2004,(5):40-42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普遍实行的一种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完全的单位体制下,城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受到了国家的严格控制,整体呈现出一种平均主义的特征.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单位组织在分配国家资源方面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单位组织的利益型特征逐渐突出.单位组织自身的状况(内生性因素)以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外生性因素)成为影响城市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重要因素.在单位制变革的过程中应当控制过高的贫富差距,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1.经济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在经济领域,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及其内部,贯穿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为各种组织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其中,国家与组织之间主要表现为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国家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地方或者具体经济组织的目标之间的矛盾,组织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非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原因包括内外因两方面,内因有投资者和劳动者原因,外因有土地流转、地理环境和农业发展等原因。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影响因素包括非农的发展、政府支持、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土地流转推动非农的形成和发展,非农的发展壮大又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两者共同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住房保障制度实践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了政府责任,而忽略了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协同,导致住房保障工作的诸多困难。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组织力量参与住房福利的经验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但由于社会基础条件不同却无法为我们所复制。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后单位社会"结构的形塑,由此导致的"体制复归"现象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倒退,而是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政府与社会合作的一种愿望。社会协同机制的形成有赖于政府将这种内在动力转化为普遍化的社会福利,以保证住房保障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社会适应性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住房保障作用的前提是为住房困难者提供金融支持,但在我国现行的组织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框架下,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存在很大局限性,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政策手段,确保公积金制度发挥公平的住房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农地流转呈现规模化、多样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农民意愿是决定农地流转的根本因素。农民意愿受到农地价格、非农产业、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社会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确立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地流转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们的消费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模式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运用必要的社会政策和制度措施来避免,以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