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如靳辉明教授所指出的,"至今尚未触底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财产’这一概念纳入了社会理论的范围。按照卡尔·马克思所言:财产一直被认为固定不变的,现在却烟消云散了。正如这次经济危机所揭示的那样,在言辞表述层面上来说,它已不再恰如其分。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考量财产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发展现实来看,意识形态并没有走向终结,它依然行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解可能更多的是纠结于科学与虚假之分,事实上,现实的发展迫使我们用更为开阔的视野来考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拓展,把每个国家(不同制度)都纳入到这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之中.经济发展促使观念的不断调整和更新,制度差异下政策措施的趋同并不意味着作为表征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趋同,更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的消解.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转移,将意识形态扩展至包括阶级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过程,揭示出上层建筑和社会个体之间的统治、对立乃至争夺的动态关系.谁掌握了大众,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意识形态的现实走向也符合这种理论作用的实质.当然,日常化、微观化的转变并不是意识形态与过去决裂,只是意识形态作用的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同时还要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深厚力量,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深层次动因所在。重读和领悟这一讲话精神,必须站在历史高度,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等教育创办、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给养功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掘两者内在关联,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深度融合,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4日,走向历史的深处——陈先达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发来贺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莅临致辞,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部分学生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发展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内各种利益不断分化的今天,市场经济的探索让人从人对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却又不可避免地引发物欲、西方思潮对人的影响甚至衍生了新的依附关系.在与国外联系不断强化的同时,自身文化思想的坚守,信仰操守的迷惑、理性与非理性的争夺,对于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挤压.中国正处于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实践中政治、文化、经济等维度发展所存在的内在逻辑的重新组合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始终围绕现实展开,建构理论自身的基本范畴,进而形成理论的文本呈现,最终映现对现实的指导和反思.据此,文本、基本原理、时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三维架构.重视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反对文本教条主义,避免文本虚无主义,反对“无立场的反思”.基本原理包含超越文本时间限定的普遍性,对待基本原理的正确态度是集合新历史条件和新问题,拓展和创造新的阐述空间.时空是检验理论效用的最有效砝码,理论本身所蕴含的自我反思性,显现的就是与时俱进及其拥护者对它的不断完善和诠释.任何诠释、创新能否正确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现实张力,都离不开对三者及其关系的准确诊断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本质和理论对实践的关照证明,不管是重建论抑或重构说,没有也不可能构建出新的形态,它们依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9.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发展观。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结合现况,我认为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从教育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师训力度的加强、师生精神层面的注重这些方面着手提高。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一个积极的开端,它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和教训。而江泽民同志《十二大关系论纲》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划时代的总结,开启了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篇章指向。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重新审视两大“关系”文件,既是对过去历史事实的追问,更是对未来中国走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