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科学研究   5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的硼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富硼矿物——电气石的硼同位素研 究表明,δ11B值变化范围十分大(δ11B=-27~+18‰);认为硼同位素它是研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的强有力地球化学工具,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是扬子克拉通北东缘最具代表性的含碱性铁镁矿物的过碱性A型花岗岩.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770Ma左右,并在约250Ma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又于210Ma左右遭受了大规模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Nd同位素示踪表明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具有相对偏高的εNd(t)值(+1.4~-5.91),指示其应是成熟度较低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但不排除部分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卷入.综合Rodinia超大陆古地理复原资料,推测扬子板块北东缘自新元古早期以来一直为接受大洋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的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属A2型花岗岩,为弧后拉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类岩石的产出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最初响应.  相似文献   
3.
蓬莱地区金矿床以石英脉型为主,其次是蚀变岩型;成矿条件与著名的玲珑金矿床相似。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矿床中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中低盐度的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H2O包裹体气相以CO2为主,可含少量CH4、H2S、CO。其中,黄铁绢英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CO2-H2O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富CO2与富H2O的CO2-H2O包裹体共存。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黄铁绢英岩中的CO2-H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0℃~300℃;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20℃-390℃,鉴于这些包裹体是从不混溶的CO2-H2O流体中捕获的,因此它们的温度下限220℃~250℃左右,应该看作是它们的形成温度。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流体密度0.92~0.985g/cm^3)、中低盐度(4.15%~5.23%NaCleqv)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温度升高,盐度变化范围大(1.02%~15.5%NaCleqv),水溶液以NaCl为主,气体仍以CO2为主,但可含少量的CH4、H2S、CO及有机质等的流体(流体密度0.32~0.99g/cm^3);成矿期后的流体盐度、温度及CO2含量降至最低。本区矿床中石英的占δ^18O值变化在13.8‰-18.3‰,成矿流体的占δ^18O值在4、9‰-10.9‰之间,流体包裹体中占D变化范围很小,从-78‰变化到-101‰,主要集中在-78‰~-88‰之间。由此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期、多来源特征。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以富碱(Na2O>K2O)、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LREE与HREE分馏显著((La/Yb)N=21.07~24.28),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2~1.03).岩体的(87Sr/86Sr);值偏高(0.70792~0.70793),εNd(t)值偏低(-9.5~-9.1),Nd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67~1.71Ga),与铜陵地区,特别是狮子山矿田内岩浆岩的Sr-Nd同位素初始组成和Nd模式年龄相仿.上述研究表明,南洪冲花岗闪长岩与矿田内乃至铜陵地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岩物质起源于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地壳由挤压向伸展-减薄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岩浆上升侵位,以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方式产生了大量岩体.但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反映了岩浆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瑶坑岩体位于闽浙交界沿海地区,是闽浙沿海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带中的一个典型碱性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1.3±2.5 Ma(MSWD=3.7,2σ),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发育特征的微文象结构和晶洞构造,含有典型的碱性铁镁矿物钠铁闪石.地球化学上,该岩体富硅、碱,贫钙、镁,富K、Rb、Cs、Th、U,贫Sr、Ba、P、Ti、Sc.其Nb、Ta、Zr、Hf和Ga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Ga/Al)×10^4值变化于3.64~4.41,并具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0.15~0.20).与闽浙沿海A型花岗岩带中的其它岩体相比,瑶坑岩体具有偏高的εNd(t)值(=-0.7~-1.4)和偏低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0.95Ga~1.01Ga),指示幔源组分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贡献.在A型花岗岩亚类的判别上,瑶坑岩体以较低的Y/Nb比值和较高的Nb/Ta比值相似于Eby(1992)区分的A.型花岗岩,而明显有别于岩带主体属A2型的特点.岩石产出构造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多组深断裂交汇,进而引发多量幔源组分参与成岩过程,是导致瑶坑岩体元素-同位素组成与区内其它同类岩体有较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