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的现状,总结了当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及其特点,综述了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土地利用的DLU(DiferentiatedLandUse)战略理论和景观动态分析模型,分析了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千烟洲的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并对其产生的效应和它们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焦点。在生态的课堂中,教师、教材、教法有了美好的相遇,三者之间不断进行信息的交流、能量的传递。生态课堂的内涵从教师维度看是彰显教师的生命的课堂;从教材维度看是基于学生生活的课堂;从教法维度看是促进学法生成的课堂。为此,可以从教师生态思维、教材职教特色、教法学生立场对课堂是否生态进行诊断。最后,通过“四学”活动、“PDCA”过程控制、“CIPP”多元评价来建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犁新垦区农业土地利用优化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红  杨阳  张宏业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09,31(12):2024-2028
通过分析2008年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未来农林牧土地利用优化涉及的土地为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中的沙地和盐碱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为试图控制其面积不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维持农业持续发展,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草地和农田防护林的比例应逐渐扩大;在种植业优化中,以粮食作物的生产利润为目标函数,同时以保持粮食作物基本单产量和传统农作物基本播种面积比例为约束条件。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较理想的农林牧比例大致为4∶1∶5。在种植业优化中,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约为:1∶4∶3∶2。  相似文献   
6.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5):896-902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_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8.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4):758-768
本文基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采样点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伊犁新垦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②不同地形因子对表层土壤养分要素影响的显著性各异。4种养分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00~600m梯度平均含量均最低,600~700m梯度波动范围均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在高海拔梯度的平均含量高于低海拔的含量,全磷的平均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倒U型分布;③有机质和全氮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以上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3°以下;在坡度〈1.82°时,4种养分含量的波动范围最大;④全磷与坡向呈显著负相关;阴坡的各种养分因子的平均含量不同程度的高于阳坡的含量;除全钾外,各种养分因子在阳坡的波动范围均大于阴坡的范围;⑤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影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低情况存在差异,表现在较高海拔、较大坡度和阴坡上中覆被草地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和低覆被草地,而在较低海拔、较小坡度和阳坡上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9.
藤球已被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我国开展仅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受到了国际藤球界高度评价和重视。但是,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笔者依国家藤球集训队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藤球技术现状分析入手,从而达到探索藤球运动规律和为今后的藤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1,33(2):294-301
本文对我国8个重要农业区1980s末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和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松嫩平原,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积聚在新疆、内蒙古东部区和华南蔗果区;②1980s末至2005年间8区耕地总量上升,其中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三江平原增量显著,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减少,耕地空间重心由我国东部、中部复种指数较高的传统农业核心区向西北、东北等复种指数较低且生态相对脆弱地区迁移,整体土地生产能力有所下降;③各区草地面积皆下降,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和新疆为减量主体;各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快速上升,其中黄淮海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增量占8区总增量的70%;林地面积总体增加,其中内蒙古东部区占8区林地净增总量的90%,而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林地略降;④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增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区、新疆和松嫩平原,构成多为沙地、裸土地和盐碱地,表明局部地区存在土地退化现象;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未利用地进一步减少,后备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