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洪三泰     
20世纪的最后岁月,时间仿佛成了人类自救的庄严祭坛,人们把自己当作祭品,支祭奠陷落的伟大梦想。洪三泰的小说正表达一种欲望建设反坠的自救中。对英雄主义的呼应和批判现实的转折,是时代文学也是洪三泰创作的进步。从热闹热情的歌德回归平常冷淡的追问,他实现一种文学命运的巨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文学以这种认识表达了它对世纪末中国南方都市的沉重翻侧和震动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结合教育技术05定义,分析了我国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出土的大量简帛,具有较强的文献真实性。对传世文献的衍、脱、讹、倒等现象,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而《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文献分类目录。本文就从《汉书·艺文志》相关分类逐一谈谈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其著录内容的补正,以示简帛材料的重要文献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自序:流放者说又是黄昏,又是深秋的黄昏。记得五年前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季节,我写完了《中国知青部落》。那时,一种激越的,来自对一个已经消逝的时代,和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历史真相所由的情绪,化成笔下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一幅幅同时代人曾经的风景,这风景被固定在那部后来发行了许多万册,又被改编为八集电视连续剧的《中国知青部落》中。那时,我并没有因为它的完成而有丝毫轻松和成功的欣喜──因为书的前途未卜,我不知道它被送到出版社的编审那儿会是一种什么结局,尽管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陈先荣已经阅读过全书且作了首肯声…  相似文献   
5.
数据的来源与数据的完整认证在图像与视频安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伴随着现代图像和视频编码的标准化,认证方案的设计应该与现代标准所固有的可伸缩性、面向内容的压缩趋势等特性要求相一致。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认证系统具备这样的特性。本文所介绍的认证技术具备诸如JPEG2000和MPEG4的现代编码标准,通过引入一种新颖的密码在真实世界想定中来增强认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活跃于新时期之初的知青作家,他们并非纯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只不过是些仅读几年初高中的青年学生而已。他们没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根深蒂固的文人秉性。他们在对社会丑恶的正视上有一种激越的锐气和幼稚的彻底。但他们毕竟又是一些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并领受了老一辈革命作家作品,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文学青年。故他们的文学血缘与中国知识分子有着更其亲近的渗透与互动。他们在文革中的精神扭曲,历经家国民族悲凉命运的阅世苍桑,他们灵魂蚀损的病态与感伤的激情,在文学与人生中是形影相随的。这种相随伴陪终生。因之,知青的短暂岁月所遗留的精神浪漫更多地是呈现于遗患于知青后岁月──这就是知青后状态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8.
全球信息栅格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东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08-109,118
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共享,谋求全谱、全维的信息优势,彻底主导信息化战争,美军提出了信息栅格技术。深入研究全球信息栅格技术以及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推进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体的新军事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营构了一个虚拟的湘西,亦即第三种湘西。它远离了沈从文抒情的湘西,孙健忠写实的湘西,逼近了一个文化精神意义的湘西。田瑛的小说,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坚守着一种执着的文化审美,一种原始生命冲动的文学倾诉。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现代文学传统,划出了精神上一以贯之,却又各自鲜活的三个方块,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湘西。田瑛是一位生活于现代都市,精神却自我放逐到自己的湘西的作家。他文学发问的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醉入花丛》是知青文学另类写作的逻辑起点。阿城的《棋王》从另一向度呈现知青文学的另类延展。而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则是主流知青文学与非主流知青文学亦即知青文学另类书写合流的结点。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刘醒龙的《大树还小》和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也各以强烈的非主流倾向,对知青文学的不同哲学时段,进行另类表述。知青文学发展中这种由弱而强的态势,加速了80年代主流知青作家在90年代的集体溃败,终于在21世纪让位于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他们曾经建树的以宏大叙事为基础的知青文学悲剧,已然为另一种风格和基调的文学叙事所代替。知青文学创作因此总体上走向人本,逼近历史真相,从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