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教育   6101篇
科学研究   2069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674篇
综合类   496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120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797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reat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teaching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hallmark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However, new university business models have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bundling’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sustained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found little evidence of an insolu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We use 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s presented in two sets of institutional texts currently influential in UK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environment statements and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provider submissions (a total of 2143 documents and 12,492,071 word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while universities emphasise the value of research to their teaching, they do not always emphasise (or sometimes even decry)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on their research. We empirically evidence that, according to what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write in institutional tex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not always in a mutually beneficial entanglement, but often rather a one-way relationship in which research expertise and institutional prestige are used to bolster claims of teaching excellence.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both the vision and the purpose of a university in regulatory exercises and wider policy, but also speaks to the broader idea and practice of being a univers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2.
关键能力是高考评价体系"四层"的考查重点,作业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物学作业进行模型化、流程化和进阶化的设计,目的是建构思维模型、领悟探究过程和训练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4.
学习团队协作信息搜索的共享心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协作信息搜索进行深入研究,为专业化协作信息搜索系统平台建设优化等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学习团队的信息搜索行为,以高校学生为研究样本,以共享心智模型为切入点,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协作信息搜索中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结果/结论] 识别出四大核心环节——个体感知与探索、团队任务解析、团队信息收集和团队信息整合,并理清各环节的认知活动与共享心智模型内容要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二次曲线拟合使用标准特征值分析算法。通过统计分析技术 ,可知该技术在拟合数字二次曲线时 ,存在估计偏差大、均方误差大的缺点。其产生原因是数据噪声的有色性和自相关函数矩阵的条件数过大 ,因此白化数据噪声和正则化变换是提高曲线拟合的有效措施。这从理论上有力地支持了Hartley提出的正则化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实验 ,表明了降维EVD技术固有地同时具备噪声预白化功能和数据正则化功能 ,因此它能给出均方误差相当小的无偏估计。由于它无须进行预白化变换或正则化变换 ,并把最优化过程的维数从 6降为 2 ,所以它还具有计算快速、实现简单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周忠 《体育学刊》2003,10(4):114-115
通过课程及学生成绩评价系统的改革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在体育教育中对本校748名高中生进行了3年的个性培养研究。结果提示个性化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效果 ,科学地制订运动训练计划以及有效地控制训练的过程 ,对山东省连续两年获得女子 6~ 7岁组团体冠军的新泰体操运动学校 8名优秀运动员 ,进行了身体形态、素质、基本技术等因素各指标的测试 ,用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各因素对竞技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 ,身体形态匀称即四肢长、手大、髋小、肩宽、体重轻等的女子少儿是较理想的体形 ;素质训练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增强腹背力量、爆发力和上肢力量 (尤其是支撑力量 ) ;基本技术训练过程中 ,应偏重于自由操翻腾技术的训练 ,这样对其他三项的翻腾技术起到正诱导和促进作用 ,能进一步提高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证据分类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并对证据的不同分类在诉讼证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世纪我国老年体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与产生困境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应加大政府宏观指导的力度、完善老年体育管理体制,注重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加大老年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力度,拓宽筹集老年体育活动资金的渠道,丰富老年体育活动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村上春树的小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演绎了都市社会里的现代人性故事。在社会背景方面,村上的小说反映了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进程中人们的精神状态,类似的生活体验带来的文化认同感是其小说赖以流行的基础。这种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全球化倾向正不断消除着异文化间的差异而代之以一种普遍的跨国资本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